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结局(1/2)

第342章大结局

袁文绍这边因为吴赤忠的到来,不得不继续逗留在吐蕃王都,和吴赤忠这边分别上书一封,送往汴京。

而在江南,赵策英可谓是杀封了。

顾廷烨因为顾廷煜之死,不得不留在汴京操办丧事。

赵宗全派沈从兴领兵五千,前往江南和赵策英汇合。

赵策英到江南后,每到一地,当地盐帮和私盐就销声匿迹,好似根本没有私盐一样。

他自然知道这是操纵私盐的人故意这么做的,为的就是不想让他查到线索。

赵策英表面上大张旗鼓,每到一州停留一段时间查上一段时间,查不到线索便大发雷霆,然后灰溜溜的前往别的州县,麻痹背后之人。

暗地里却派人前往各州县查找线索。

出发前,他就从之前江南各州抽调到汴京的那些官员口中知道很多有用的线索,只是没有实际证据。

他每到一地,得到的线索都被清理的干干净净,根本拿不到证据。

但是派人根据那些线索暗查,去别的州县却找到很多有用的证据。

那些人可谓十分大胆,赵策英没去,他们根本不清理痕迹,反而见赵策英好像拿他们没办法,在沉寂一段时间后,继续出售私盐。

当拿到的证据指向一些江南位高权重的官员后,赵策英便准备动手了。

顾廷烨回京时,他就让顾廷烨请示赵宗全。

如今赵宗全同意,还派沈从兴领了五千兵马到来,赵策英更有底气了。

当即下令,把证据指向的三个知州八个通判,数十个县令都给抓了。

其中职位最高的是淮南西路转运使。

除此外,还剿灭了三处盐帮的聚集点,杀死抓获盐帮帮众上千人,找到许多账册。

一时间整个江南凡是参与私盐的官员都人心惶惶,一边鼓动盐帮剩下的人在各地弄出乱子,一边向背后的的靠山求救。

汴京那些参与的官员也坐不住了,纷纷上奏弹劾赵策英,说都是因为赵策英处理不当,才导致江南一片混乱。

然而赵宗全得知后却把这些人狠狠的训斥了一遍,丝毫没有要收手的意思。

这些人见事情不妙,便求到了太后那里。

太后对赵宗全派袁文绍领兵前去秦凤路本就很是不满。

如今见因为查盐务导致江南动乱不堪,把赵宗全叫了过去。

告诉他江南乃是大周赋税重地,不能出现动乱,让他立刻停止彻查盐务之事。

赵宗全哪里愿意,彻查盐务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无论如何都得进行下去,不然对他的威望打击太大。

赵宗全向太后言明其中的厉害关系,然而太后根本听不进去。

在太后看来,赵宗全登基后只需萧规曹随,保持先帝好不容易经营出的局面即可。

然而赵宗全登基后,基本上所有政策都和先帝时的政策所不同。

之前他一再忍耐,如今赵宗全把江南闹的一团遭,竟然还不愿意收手,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最终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但是如今玉玺已经交到了赵宗全手里,太后也没有掣肘赵宗全的能力。

太后再次生出废掉赵宗全,换一个皇帝的念头。

太后无法坐视赵宗全毁掉先帝心血,然而如今赵宗全大权独揽,想要废除非常难。

除非发动兵变才有机会。

太后犹豫许久,还是决定发动兵变废除赵宗全。

正好朝中官员很多因为盐务之事对赵宗全不满。

太后一边联络这些官员,一边劝说刘贵妃。

赵宗全有意在彻查盐务后,册封赵策英为太子,刘贵妃已经知道了。

太后找到她,她犹豫许久还是答应了下来。

她本身就比沈皇后受宠,若是赵策英成为太子,等赵宗全百年之后,她下场必然十分凄惨。

不管是为了儿子还是自己,她都要搏一搏。

赵宗全一直安排人监视太后这边,太后这边的动作很快就被赵宗全察觉到了。

他是过继到先帝名下,继承的皇位,从礼法上太后就是他的嫡母。

大周以孝治国,别说没证据,即便有证据,在太后没有真正发动兵变之前,他也不能对太后怎么样。

赵宗全让人密切监视太后的动作,一边暗中防备着。

一时间,整个汴京暗流涌动。

就在这时,袁文绍和吴赤忠的奏折送到了汴京。

赵宗全看完后,下旨令袁文绍带兵撤回秦凤路,并没有同意袁文绍拿下御龙关的提议,也没同意吴赤忠继续驻扎河湟的提议。

当袁文绍收到圣旨的时候,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撤兵回到了秦凤路。

然而在袁文绍刚撤兵不久,西夏就对河湟动兵了。

西夏拉拢羌族近半部落,打了羌族其余部落一个措手不及,短短一月时间,便将整个羌族吞并。

开疆扩土千里,吞并羌族后,增加了十多万兵马。

马维斯在袁文绍退兵后,就再次包围了吐蕃王都。

在西夏出兵后,他也顾不上和格桑罗布内斗,两人共同抵御西夏,一边派人向大周求和。

袁文绍得知这个消息,心里十分费解。

西夏吞并河湟之地的羌族后,裹足不前并没有继续对吐蕃动手。

而是在整顿羌族各部。

由此可见西夏并没有做好完全准备。

他有些不明白西夏为何仓促动兵。

袁文绍一边上奏赵宗全,等候指示,一边命人打探消息。

其实西夏之所以仓促动兵,是因为西夏皇帝本身身体就不好,当他查出李萱怀的孩子是袁文绍的后,直接被气的吐血了。

御医诊断后,束手无策,言其只有一两年可活。

西夏皇帝本就年轻,子嗣年幼。

他深知河湟的重要性,想在死之前拿下河湟,只有这样,在他死后,新君年幼的情况下,才能保住西夏,不被辽国和大宋灭国。

然而这个消息被西夏封锁的十分严密,根本探查不到。

……

汴京,太后拉拢了许多朝臣,加上赵宗全故意给了许多便利,禁军将领有不少都被刘贵妃的妹夫给拉拢了。

赵宗全深知这样一直拖下去不是办法,故意给其便利,想让太后发动兵变,届时太后要么被废,要么被软禁,再也无人能掣肘他了。

然而太后也不傻,知道兵变非同儿戏,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

就在这时,有官员弹劾,说顾廷烨的弟弟顾廷炜贩卖私盐。

白家人更是告御状,顾廷烨侵吞白家家产。

赵宗全大怒之下,命人把顾廷炜抓了起来。

刚刚继承爵位的顾廷烨却去宫中为其求情惹的赵宗全大怒,直接将其贬为士卒。

顾廷烨刚被贬不久,袁文绍派人送的八百里加急的急报就送到了汴京。

赵宗保找人商议后,命英国宫挂帅,领兵二十万,出征河湟。

其中留在汴京的一众心腹,全部随军出发。

然而这支兵马在离开汴京后,有十万人并没有前往西北边境,而是在距离汴京百里外的一个山谷驻扎了下来。

try{ggauto();} catch(ex){}

汴京常备兵马除了禁军外,只有四十万,袁文绍带走五千,如今英国公带走二十万,汴京兵马严重不足。

这次出兵河湟,就是赵宗全给太后下的一个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