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挖人!(2/2)
但夏光明那边找人有点麻烦,石墨烯太高端又太低端,很多人才之前钻研过,没有成果就只能换掉赛道。
石墨烯得等基础上面的研究整起来,底层产业拉起来之后,才有足够多的研究人才。
全世界也就米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还成规模,水平比较高,其他国家在这个领域的进度真的非常慢。具体的原因前面也提过,行业规模小,现阶段能用得上的地方不多,没啥人专搞这个、
所以夏光明得往深处找人,询问下还有没有人领过相关的经费,还有没有人交过类似的报告,论文什么的,都需要时间。
try{ggauto();} catch(ex){}
好在科学院发动了自己的力量,将过去十多年时间内研究这个领域的人几乎都找到了,挑挑拣拣,又进行了面谈审核,最后把去的人给选定了。
这一回派来的人叫做王磊民,在某个国防军工相关大学做石墨烯的研究已经十五年,可以说经历几乎整个石墨烯的发展历程。
当初研究这个领域的人很多都离开了,去研究其他更有前景的项目,或者被挖到各个企业里面当技术顾问,唯有王磊民还在默默深耕。
陆山拍了下脑袋,一下就想起来这个人在十几年后发表过好几篇相关的论文,有一定的价值。这一世不知道跟他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跟王磊民见了面,说话间就把王磊民的进度给问出来了。
王磊民主张的是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利用其电化学性来形成更好的阻抗性能,这比纯氧化石墨烯的性能更强大。
这种材料就是是MoO3-GO,也就是三氧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
十几年后的研究结果为两者比例在2:1的时候电荷转移电阻最低,并在0.1A/g循环100圈后的库伦效率为95.5%,较其他比例样品的充放电性能更优秀。
王磊民还有另一个主张,就是用五氧化二铌-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来研究。
在十几年后,论文写的是比例为1:40的时候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最低,在小电流密度下循环50圈的放,充电容量为480、450mAh。g-1,库伦效率为93.75%。
过渡氧化物是代替石墨用于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秀选择之一,掺到石墨烯当中会有不错的表现,这也是目前的思路,但成果还不是很高。
这都不重要,反正也没想着完全按照王磊民的那一套来搞,陆山需要的是一个懂行的理论专家来把自己的理论给细化解释给梁文平这些技术骨干。
也就是负责日常的理论性指导以及工厂的运营。
鉴于王磊民确实缺乏经理能力,陆山安排了助手,这样一来,就能各司其职了。
卸下这个担子,陆山就能更加专注理论方面的突破,突破之后交给王磊民理解,解释给陆文平,陆文平这些人调试设备,进行实际的生产并且培养更多更低一级的技术骨干。
梁文平这些人一边调试设备,也按照陆山的授意一边招兵买马。
他们这些有技术的,多少都干点私活,谁有本事谁没本事都清楚。
之前梁文平还怕自己招人太多,询问陆山的意思,结果陆山说多多益善,但是要保障质量。
众人才算是心里有底了。
奇点实验室内,三个英灵加上陆山在忙活着,现在他们在确定电池的基本结构,确定下来之后,就以这个结构作为基础,填充各种物资。
按照陆山的意思,结构不能轻易变动,不然以后怎么生产?
一会S型,一会直线型,一会圆形,产线生产哪个?
结构不是轻易决定的,需要根据石墨烯电池反应时候的各种特征决定,同时还要考虑外部材料。
这都得进行模型演算,一点点的推。
最后确定的模型是内部呈网状圈形结构,看过彩色卷起来的那种棒棒糖吗,就是那样的结构,因为这种结构下,反应面是最大的。
反应面大,就意味着会剧烈,所以还要确定安全距离,不能塞一堆就完事了,目前来看还是比较松散的,以后外壳的材料技术提升了之后,就可以不断的压缩空间还能保障安全。
石墨烯的制备在实验室采取的是外延生长法,也就是在超高真空和高温条件下,通过气相反应在单晶基地上外延生长石墨烯。这种办法搞到的石墨烯品质大,但是成本也大,产量还低,只适合实验室的研究。
进入预生产环节,也就是梁文平这些人所在的环节时,必须改变制备技艺。
经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之后,这群人终于确定了化学气相沉积法。
依旧是高温下将含碳化合物分解,生成的碳原子沉积在金属或者其他基体表面形成石墨烯。这种办法可以搞出大面积,高品质的石墨烯。同时还能比较好的控制石墨烯的层数。
这个办法的成本确实也高,只适合高端使用,所以一开始的时候,
大家都主张用氧化还原法来制备。
但是陆山坚决反对:“氧化还原法固然成本低,但是石墨烯的质量很低,我们后期要提升石墨烯的品质,也是要成本的,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种无形,不可控的成本才是大头。
况且,化学试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害处太大,从业者以及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会遭受严重威胁。”
众人觉得前期肯定会有一些牺牲,以后慢慢改了就行,不然企业的经营压力太大,前期得烧多少钱?
看出了大家的担心,陆山打下包票:“理论这边很快就有重大的突破,到时候就能用这个办法弄出高品质,低成本的石墨烯。工资不会少发的,请大家放心!”
老板话都说成了这样,手底下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说是不说了,心里面还是会怀疑——真的可以吗?
世界上的顶级科研机构搞了这么多年,也没听说有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搞出低成本的石墨烯,那玩意天然就不可能低成本!
但在陆山看来,化学气相沉积法才是未来。
含碳化合物容易找吧?
容易!来源如此广泛,原材料获取就廉价,到时候只需要特定的手段把碳给弄出来就行。
难点在于控制反应的环境和速度,好在拓扑半金属半导体材料的发明给陆山找到了不少的新思路,改造出了特定的反应设备。这一点就比国际上的水平高了不少,突破了现有技术的临界点,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解决了电池结构问题,还解决了石墨烯的制备问题,剩下的就是开始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电池了。
而对这一点,陆山反而没那么担心了,因为之前新材料的研究让他对电子这类微观物质的反应规律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加上模型的先进性,把握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