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这场仗要怎么打(1/2)

两人相争最终的结果以云程牵了一匹战马给李瑈而结束。

李瑈也没有过多的废话,打马冲出金水河便朝着北京城东北方向的三千营教场而去。

可惜,他来晚一步,赶到教场之时,只剩下未曾随军出征的文书司国和主簿文书在等着他。

于忠和司国之所以现在还留在军营,是因为他们俩主管的是后勤事务,需要等待朝廷征发的民夫和工匠,负责运粮运铠甲运物资。

看见空荡荡的大营,李瑈差点眼前一黑栽下马来。

但......大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只得失魂落魄的回到侯府。

与此同时,侯府的下人也将准备好的物资运出侯府,准备送往于忠与司国的手里。

届时陈堪于边境扎营等着他们,他们自然会将侯府准备的物资交给陈堪。

此时——

陈堪已经带着大军出现在北京城东北方向五十里处的金水河上游所在之地。

这五千大军,是陈堪的权限唯一能够指挥的部队。

北京周边自宣大一直到山海关一带,驻扎了将近十万边军,这十万大军唯一的作用,便是护卫北京。

这些部队从宣大到山海关,以一个半圆形的防御姿势将顺府所有领土包围起来,构筑成了一道难以突破的防线。

而在北京的东南处两百里的范围,便是赫赫有名的津卫,津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备海上来的敌人,同时还承担起了在宣大以及山海关防线被破之后,北京城内贵饶海上逃生任务。

老实,北京并不算是一个适合做首都的地方。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缺水,其次便是北京所处的华北平原自古以来便是四战之地。

北京的东边承受着辽东的威胁,北边和西北边则是直面草原游牧民族。

东边还有山海关和长城可以依托,但西北和北面则是没有任何缓冲。

以大同和宣府为例子,这两个防区都在雁门关以北,而出了宣化防线,就是土默特部所控制的土默特川地区,中间几乎没有任何缓冲地带。

大同稍好一些,即便防线被破,也能退守雁门关,实在不行退守北地重镇太原,以太原为起点构筑太行山防线,但这样做便等于舍弃了北京。

补给线被断的北京就是一座孤城,而北京周边的涿州霸州等地。因为华北平原本身就缺水,粮食的产量不高,所以并不足以成为北京的大本营。

不过,这些都和陈堪没什么关系。

北京的地理位置不好,那就将草原变成大明的,那样北京的陆上威胁不就解除了。

这一次是陈堪第一次大规模领军,以往不管是去太原,云南还是蜀中,陈堪率领的都是规模的部队。

而在南京算计白莲教也好,还是谋划安南也好,陈堪更多的是处于一个谋士的位置上,真正去操作的都是由别人去完成。

也唯有自己领一次大军,陈堪才知道想要将五千人如臂指挥有多难。

别的不,大军路过留下来的排泄物就足够陈堪头疼了。

其他的类似怎么扎营,怎么保持大军的士气,甚至是何时着甲赶路,何时派出斥候等等,这些琐碎杂事更是让陈堪脑袋都大了。

若非身边还有一个沙场宿将周石帮他查缺补漏,陈堪觉得他都没本事将大军带到宣化。

所以在急行军好几日,终于将大军带进宣化之后,陈堪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那就是,他真的没有当名将的潜质。

宣府作为北京的东大门,知道草原上的消息远比陈堪北京要早。

陈堪领着麾下五千大军驻扎在宣府城墙外面的时候,宣府的大军已经做好了备战的准备。

只是宣府的大军做出来的姿态,却是防御的姿态。

没有朱棣的圣旨,他们便没有主动进军草原的权限,只能被动反攻。

山雨欲来风满楼,宣府进入了高度紧张的备战状态吗,陈堪带过来的三千营将士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陈堪一脸便秘似的表情坐在帅帐之中,面前站着的是以周石为首的三千营高级将领,连同陈堪的两大心腹程风和方胥在内,一共九人。

行军多日,陈堪早已不复少年侯爷该有的从容之态。

他就这么毫无形象的靠在椅子上,懒洋洋的问道:“都吧,接下来怎么办?”

作为副将的周石还没话,程风便率先出声道:“侯爷,末将认为,咱们应该绕道西北,然后主动出击。”

陈堪抬了下眼皮:“怎么绕道,怎么主动出击?”

程风走到地图前沉声道:“侯爷请看,咱们如今所在的位置在宣府,出了宣府便是土默特川,这片草原上乃是如今鞑子的后花园,又有大明对这里虎视眈眈,所以鞑子在这里屯了重兵,不是那么好攻破的。

try{ggauto();} catch(ex){}

再看兀良哈三位所在的西拉木伦河一带,由于地势复杂,且与辽东接壤,迫于东北方向复杂的局势,鞑子也在此处布下的暗哨无数,且西拉木伦草原战事一起,那就是鞑子狗咬狗,咱们没必要去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