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历史责任感(2/2)

汴梁之行,本应该让贫僧看到宋时风华,也看到岳武穆和无数汉家先祖所期望画面。

北伐,民心所归。

可贫僧一路走来,看到的只是戒备和疏离……”

道衍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同样也是情感真实。

史书上学到的东西,终归没有亲自走一遍来得感慨大。

朱元璋静静地看着道衍,感受到他身上的苦痛。

他并不怀疑道衍是故作深沉,因为检校早就在去汴梁的路上报告过道衍的一切。

“贫僧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叫做张维的孩子,还有……”

道衍将见闻分享给朱元璋,朱元璋默然。

他知道道衍发生的一切,可从当事人口中听到这些话,又有新的感受。

尤其是道衍对张维说的,他帮助对方,并不是因为我佛慈悲,而是因为大家都是汉人。

道衍的表现,正符合老朱对他的印象。

不敬鬼神,却对民族大义有着很深的执着。

他有些恍惚,他梦中见到的姚广孝是什么样的人呢?

在朱元璋的主观意识中,那人就是妖僧。

他劝说朱棣谋反,他和朱棣一起进入应天府……

皇宫中的那把火,他也在一边目睹。

朱元璋一直觉得,是那个和尚带坏了朱棣,就如君王旁边的奸臣。

那样的人,一定不会拥有家国情怀吧?

想到此处,老朱望向道衍的目光,多了几分柔和……

“贫僧说过,秦皇和汉武,将分裂的中原融合成一个汉族,而如今经历了四百年的分离。

我汉人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从汉朝算起,我汉族凝聚人心,不过一千八百多年,可从幽云十六州沦陷算起,上次南北分裂,已经过去四百年。

四百多年时间,足以摧毁掉秦皇汉武建立起来的汉族认知。

也许如果没有陛下一统天下,或者这次北伐不利,南北划江而治。

则南北汉人,永远不能弥合也……”

古人对于家国和民族的概念,理解上和现代人是有偏差的。

道衍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一种责任感突然压在朱元璋身上。

这个时代的人,以中原为天下。

朝代更迭,并不能让他们将中华二字联系起来。

可道衍一段话串联上下两千年,朱元璋只觉得热血沸腾,他拳头捏紧,静心倾听。

“弥合南北,再造中华,就是陛下需要完成的另一半事业。

当年陈汤给汉武帝所言强汉,即为陛下所言之中华,若陛下若能弥合汉家人民心,则他的成就,不会在秦皇汉武之下……

其实,陛下想要迁都,也许他没有想过弥合南北的问题,可他的做法,也是往这条路上走……”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默默消化道衍的话。

其实古人做的许多事情,他们做这件事的时候未必会想到自己的历史评价。

首先是他们做了事,然以才有后世的盖棺定论。

可朱元璋发现,他只是简单的迁都,想要让首都立在他所期望的中原,竟然能给汉族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这个影响,却让他对自己的另外一个决定,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