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红薯!棉(2/2)

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

他觉得不对,于是把孟子移出了文庙。

此时天幕撕开了他伤痛的伤疤,他想起了至正四年阿爹阿娘兄长相继饿死,他和二哥卷了一席草席四处求爷告娘求一块地给全家下葬的日子。

或许,再等等,等天幕中提及的化肥配方若真的能提高粮食产量,再看情况提倡生产棉花吧。

...

金陵城中,人们望着天幕皆是神色复杂。

不说后世富足的生活,单单是一个丰衣足食已让人羡慕无比了。

而金陵城周边,自古以来不都是光秃秃的吗?

...

《吃饱穿暖才十几年而已,小时候冬天冻死了,手耳朵都冻肿了》

《而且我还记得小时候脸颊和手总是会开裂结疤,周围的孩子差不多也是》

《总感觉小时候比现在冷多了》

《现在我总算知道了柴米油盐为什么柴排在第一了[哭]》

《我怎么觉得柴不值钱啊,上山去就能有,反而油盐在古代普通人不可能有》

《你知不知道古代山上的柴需要地主批准才能捡和砍伐,不然你就是偷盗》

《很多树木都是官府的,不允许砍,禁山泽你不知道吗?》

...

金陵城国子监,此前写小说的姓杜的监生和他的几个同窗,看着天幕不觉已泪目。

读书人读书,不就是为了一展生平所学,造福社稷吗?

后世人言语多荒诞可笑,可语言荒诞的背后令人心塞。

你能想象一下,山上的柴枝、地上引火的草、叶任你捡吗?

杜平无法想象,但他知道如果有那一天,那会是很开心的事。

...

《小冰河时期确切说到1980年才结束的,明朝清朝是最冷的》

《自己不想赈灾就说,明朝因为冷冻死的人最多,差不多的领土,明巅峰时期人口就一亿,清朝干到了四亿,而且清朝还不是汉人王朝,在民生方面比明朝好多了》

《其实有一个主要原因,清朝大规模推广红薯了,明末引进的红薯,但是时间没给到就亡了》

汉末南郡。

“红薯”诸葛亮郑重地在“科技发展”旁边写下两个字,这就是后世说的穿越后要寻找的高产粮食?

可是,该去何处寻找?

科技发展又是什么?工业化又是什么?红薯好歹还知道是粮食,这四个字每个字他都认识,组合起来就是天书,根本看不懂。

通过天幕的评论区,诸葛亮也逐渐还原了后世的现状。

吃饱穿暖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尤其是2008年以后。像早些时候的记忆,生活状况和此世却是大差不差。

所以,真的有花十来年就将日月换新天的伟力吗?

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

或许,借着天幕的帮助,他们也能再造另一个盛世大汉!

...

《为什么不逃难移民到南方一带,到达两广一带的话,应该不会冻死了》

《以前两广地区全是原始森林,到处是毒蛇猛兽,还有剧毒瘴气,要不怎么会有一条“流放岭南”的罪啊[捂脸]》

《古代的交通不行,更没有交通工具,从中原到两广山那么多,估计路上命就没了》

《古代没有棉花?》

《棉花最开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在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在明朝初期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棉花。》

《古代用的都是芦花,保暖性不如棉花。》

《感谢工业化带来的变化,古代封建王朝就没有什么盛世》

贞观年间,长安城。

李世民、房杜、魏征、李靖等一众人看着天幕的说法,脸色也是有些郁郁。

按后世的标准来看的话,确实古代是没有什么盛世。

不过,自我等始,却是能造一个令后世都赞叹不已的盛世!

红薯!棉花!

朕,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