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岁月如风(大结局)(2/2)
贾嫦淡淡道:“那是历史学家的个人观点,敝家并不承认。
靖王与北静王之间并无私仇,只有政治斗争,至于为何以酷烈手段对付水溶,想来是因靖王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局势,不得不以此残酷手段震慑潜在的敌人,确保政局稳定。
事实证明,此后也再无人敢挑战他的权威,由此保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得以顺利推行。”
夏琳道:“这也是历史课本里的标准答案。”神色显然不信,不过也不便再多说什么。
try{ggauto();} catch(ex){}
“事实如此。”贾嫦道。
夏琳一心想挖个大新闻,报道靖王不为人知的一面,怎会轻易放手,因笑道:“本次采访您之前,我先去江西采访了庞家家主,得知了许多关于靖王的趣事。”
贾嫦顿时提起了几分小心,道:“哦?什么趣事?”
夏琳道:“比如,靖王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也连续三次登门拜访,才请得国士庞超出山辅佐,由此建立了不朽功勋。”
贾嫦点头道:“确有此事。”这些都写在了历史书里,也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夏琳抿嘴笑道:“不过据庞家后人说,靖王三顾茅庐颇为有趣。
第一次是在庞先生的课堂上,第二次是在秦淮河名妓郁千凝的画舫上,第三次直接赖在庞先生家里不走,将庞先生灌醉了,才请得他出山,是否有其事呢?”
贾嫦脸色一黑,矢口否认,道:“前两次倒也罢了,第三次绝非如此。
据我所知,靖王最后一次去庞先生家里,两人秉烛夜谈,畅聊了关于国家、世界的走势,庞先生为靖王的雄才大略和雄心壮志折服,最终决定出山共谋大业。
凭耍赖、喝酒就想请动庞先生这样的人杰,不是太儿戏了么?”
夏琳嘴角浮起一丝狡黠的笑意,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照片,道:“这是庞家家主向我展示的一首词作《诉衷情》,是当年庞超告老还乡时,靖王亲笔为其书写的赠别诗,上面不仅有靖王的签名花押还有印信。”
贾嫦接过看了一眼,点头道:“确实是靖王所书,这首词也记录在黛玉手书的《贾子龙集》里。”
夏琳又取出一张照片,道:“这是神京一位观众的传家宝,他家祖上是卖馄饨的,现在还开了连锁店,乃是二百年的老字号。
传说当年靖王吃过他家的馄饨,赞不绝口,当场题写了这几个字,赞其为神京第一馄饨,您看是否为真呢?”
贾嫦眉头微皱,猜到了夏琳的打算,这个“神京第一馄饨”族史中并未记载,上面也没有靖王印信,难以断定真伪。
从笔迹看,又确实像靖王手书,何况还有庞家的真迹对照,如果断然否定,恐怕落人口舌,若予以承认,恐怕未来“靖王手书”就层出不穷了。
因含糊道:“这个神京第一馄饨我也有所耳闻,不过这幅字敝家并无相关记载,我也难断定真伪。”
夏琳穷追不舍,道:“根据笔迹学家和考古、收藏专家的鉴定,这两幅字的纸张笔墨皆是二百年前之物,笔迹也是一模一样,可以断定出于一人之手。”
贾嫦淡然道:“凭这几个字就断定笔迹相同,是否太过武断了?”
夏琳指着照片笑道:“谈到笔迹,我咨询了几位权威的书法家,从这两幅字的字体结构气韵来看,靖王好像对书法并不太擅长,这与他天下第一才子的美誉似乎不太相称?这是为什么呢?”
贾嫦闻言顿时沉下脸,道:“靖王性格不拘小节,任意所之,这在其墨宝中多有体现,与现在所谓书法家讲求章法结构、一板一眼大异其趣。而人在随手书写和进行重要题写时字体风格自然大异。
若说身为大才子的靖王不擅长书法,实是滑天下之大稽,贵台可以去看看圣府宗祠中悬挂的靖王题写的匾联,也可以去看看敝家宗祠中靖王亲笔书写的英雄不问出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墨宝。”
夏琳又拿出几张照片,道:“恰好我随身带了您说的这几块匾额的照片,圣府里的字体是汉隶,尊府宗祠里是唐楷。
一个雄放洒脱,厚重沉凝;一个柔美婉约,精致流畅,似乎不是出于一人之手。嫦姑娘能否为观众们解惑呢?”
贾嫦哪里会被她难住,淡淡笑道:“身为大才子精通几种字体很奇怪么?连当今书法家也可以同时精通楷书、草书、行书,难道古人反而做不到?”
夏琳一时语塞,这倒是绝佳的理由,因笑道:“您说的也有道理。今天前来拜访,我特意为您带来了一份礼物,而且此物与靖王大有关系。”
“哦?您有心了。”贾嫦道。
夏琳面对镜头道:“观众朋友们,根据考古界传来的最新消息,当年靖王殿下与十王爷孙炽勒石乌桓的遗迹找到了!”
贾嫦一愣,直觉感到不妙。
“请导播将画面切换到国家考古研究中心,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石头是考古人员最近在乌桓山麓发现的,经多方严格检测上面的字迹确是二百年前刻下,记录了当时官军大胜鞑子的情况。”
夏琳眼中浮起一丝戏谑坏笑,念道:“熙丰九年秋,十皇子炽、辽海卫守备琮率部席卷科尔沁草原,灭鞑子巴尔虎部,斩首俘获无数,遂勒石乌桓,记功而返。
旁边打了一个大叉,又刻着写错了,看另一面字样。嗯,确实有几个错别字。”
贾嫦看着石头上歪歪扭扭的两排字,险些儿晕过去,心中不禁大骂祖宗不知羞,不会写就不要写,学人家勒石也闹笑话,教后人难做,难道后人不要体面的?
夏琳忍着笑意,道:“看这些文字的口吻,倒像靖王亲手刻下的。
这倒确有几分嫦姑娘刚才说的靖王不拘小节,任意所之的风范,勒石记功也这么卓尔不群,非同凡响。”
贾嫦满脑门子黑线,断然道:“若考古学家鉴定这是古物,定是某个没读过什么书的军中士兵所刻,绝非靖王手笔。”
夏琳笑道:“请把画面切到石块背面,上面刻着熙丰九年秋,本王孙炽与辽海卫守备贾琮追亡逐北,剿灭巴尔虎部,为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大胜,不亦快哉!特此勒石,以示后人。
嫦姑娘,本王二字已能证明是炽亲王亲手刻下,试问王爷的字怎会和普通军士的字刻在同一块石头上?
堂堂王爷之尊,又怎会去纠正一个小兵的错误?”
这……贾嫦柳眉微蹙,冷然道:“这一面字迹或许是十王爷所刻,不过另一面是谁刻的,还难以下结论,现有证据还不足以断定是靖王所刻。
何况也不合常理,要说天下第一才子连这几个字也能写错,说出去谁信,广大观众信么?我看还是交给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去考证罢。”
夏琳也不敢过于冒犯这个贾氏女王,因笑道:“嫦姑娘说的在理,其实我也不相信靖王殿下一句话能错这么多字,或许是他的亲兵刻的。
对了,今天来的最重要目的是见证靖王遗旨的面世,相信广大网友和观众们也等不及了,嫦姑娘可以开始了么?”
贾嫦螓首轻点,拍了拍手,顿时外面走进来几个身穿黑西服的壮汉,身后跟着十余个白发苍苍的贾家族老,其中一人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密码箱。
贾嫦身边两个黑衣人上前接过密码箱,检查了一遍,道:“族长,箱子完好。”
贾嫦点点头,看着箱子,微一迟疑,使了个眼色将诸位族老叫到内间,低声道:“各位太爷,靖王遗旨内容我们都不知道,万一不宜让外人知道,我们骤然公开恐对家族不利,我看不如先让记者退下,我们看过无误后再行公开。”
众族老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犹豫,若遗旨内容有损家族体面和利益,他们自然不愿公开。
可若要公然违背靖王遗命,他们又都不敢担这个责任,毕竟靖王的遗命是他死后一百五十年将最后一道遗旨公之于众。
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人缓缓开口道:“嫦丫头,靖王遗命清楚明白,族人无不知晓,我们若私下里动手脚,甚至违背远祖遗命,虽说是出于一片公心,可是后果咱们谁担当得起?九头蛇可还在呢。”
听到“九头蛇”三个字,众人不禁机伶伶打了个冷战,同时缩了缩脖子。
贾嫦也无可奈何地摆摆手,不再坚持,道:“既如此,那就开罢。”
九头蛇是贾琮留下的永远潜伏于水下的力量,对家族既是暗中保护,也是暗中监督,确保贾琮订立的家规得以执行。
从程灵素开始,每一代皆指定一名最可靠冷静的子孙接掌,甚至比挑选族长更加严格,因为族长有任期限制,可以被宗族大会废立。
而执掌九头蛇的“红骷髅”是终身的,除九头蛇内的高层外,任何人都不知道谁继承了“红骷髅”的职务。
而为了确保“红骷髅”不失控,从他成为“红骷髅”的第一天起,直到他死亡,都决不允许插手任何家族和官方事务。
只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在暗中履行职责,一旦滋生野心,想浮出水面呼风唤雨,立刻就会被九头蛇内部力量击杀。
近百年前,就有两任贾家族长因为贪得无厌,倒行逆施,违背贾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思想,直接被红骷髅暗中处决,现场只留下一块红骷髅特有的令牌。
贾氏众人这才明白,贾琮虽然不在了,但九头蛇会在暗中盯着所有人,不是说说而已,是真要杀人的。
不管你多严密的安保,即便是族长级别的安保规格,都逃不脱九头蛇的暗杀。
至此,再无人敢违背贾琮留下的家法。
因此,贾嫦一听众人提到“九头蛇”再不敢动歪心思,为这点小事把性命搭上,实在划不着,心中对远祖贾琮的决绝也不由得心生敬畏,不愧为纵横天下的统兵大帅,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
片刻后,众人回到外间,道:“夏小姐,准备好了么?可以开始了。”
夏琳忙道:“四部摄像机已经就位,保证靖王的旨意可以第一时间传达给所有国民。”
贾嫦抬手在箱子上一按,验过掌纹和虹膜,只听咔哒一声,精钢卡扣弹开。
箱子打开,露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紫檀木匣子,匣盖用黄铜锁扣锁着,十分精美。
贾嫦深吸了口气,招招手。
两个黑衣人拿过一把钢丝钳,一人牢牢夹住铜锁,一人按住木匣子,钳子轻轻一扭,啪,铜锁断裂脱落。
两人微微躬身退下,贾嫦缓缓打开匣子,果见里面静静躺着一张叠好的厚实纸笺,经历二百年时光侵蚀,已经微微发黄。
众人不由自主围上来,盯着这道极具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遗旨,都在猜测靖王可能说的话。
如果他的遗命是子孙后代须掌控国家政坛,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想到这种可能,众人额头都微微见汗,手心也潮湿起来。
“族长,请您打开罢。”族老沉声道。
贾嫦点了点头,探手缓缓将纸笺拿起来,轻轻展开,只看了一眼便神色古怪地将纸笺放下,平铺在桌面上。
但见纸上写着:“爷非完人、圣人、神人,后世子孙别他妈胡乱给爷脸上贴金,爷不屑这个。国家的发展,要靠你们这群活人,而不是爷这个死人。行了,跪安罢。”
众人无不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