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强国外交(2/2)
同年冬月,贾琮在广州视察完各军工厂,接见了重要管理人员和技术工匠后,乘坐军方一号铁甲舰“神威号”在南洋、东洋、北洋三支舰队接力护航下返回神京。
短短十余日,神威号自南向北,仿佛从初春穿越到冬季,神京已是寒风凛凛,白雪皑皑。
刚抵家中,贾琮便见阖府缟素,惊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老太太三天前在金陵寿终正寝了,享年九十一,宫中也赐了隆重哀荣。
内堂里,贾琮一家用过晚饭,黛玉漱了口,道:“你回来的正好,老太太的后事如何料理?那边老爷已报了丁忧,同琏二哥先南下了。”
贾琮眉头微皱,沉吟道:“按理说我也该南下奔丧,否则惹人非议,只是……”
如意道:“可有为难之处?”
贾琮缓缓点头,道:“朝里正筹划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马上就会公之于众,此时我不宜离京。”
如意道:“那先让人代你去给老太太尽孝罢。”
贾琮想了想,道:“就请宝姐姐、颦儿、凤姐儿、云儿、宝琴、纨姐姐、尤姐姐带着家里会走路的小子、丫头们先南下罢。”如今他也是儿女满堂了。
宝钗点头道:“好。家里就劳烦烟儿了。”
如意笑道:“劳烦你们才是,把那群捣蛋鬼带走,我也好清净几天。何况家里还有婵姐姐、平儿打理,也累不着我。”
贾琮道:“另外火速从辽东召回环哥儿,让他带我祭奠罢。”
如意道:“完颜妹妹早派出信鹰了,想来他正往回赶呢。”
贾琮微笑点头,道:“有你们在家里,我在外面也高枕无忧了,方才回来见家里挂白,差点吓死我。”
如意抿嘴道:“你以为是我们谁没了呢?”
贾琮瞪了她一样,道:“不许胡吣。”晴雯重病那回实在是把他搞怕了。
宝钗岔开话题道:“琮儿,宫里大姐姐得信儿哀痛过甚病倒了,你看……”
贾琮忙道:“病的可厉害?”
宝钗道:“昨儿我们进宫去看了大姐姐,听太医说是肝气郁结,恸哭伤神,比寻常伤风要沉重些,须得好生调养。”
贾琮点头道:“明日我进宫去看看。”
次日,贾琮一早进宫,先看了元妃,安慰了一番,见她神情抑郁,愁眉泪眼,因说道:“大姐姐不必伤怀,老太太得享遐龄,一生喜乐,小弟还未必能活这么久,如今仙去有何可悲?”
元妃白了他一眼,啐道:“呸,胡说八道,好好的怎么往自己身上扯。”
贾琮笑道:“我看大姐姐在宫里一个人寂寞,病也难好,不如回家里小住些日子,有弟妹们陪着,权当丁忧了。”
元妃眼睛一亮,旋即摇头道:“这……恐有违祖制。”
贾琮哂道:“什么祖制?难道太祖还能跳出来与我作对?放心,待会我去与太皇太后说一声便是。大姐姐可着人先收拾着。”
元妃喜道:“好,姐姐听你的。”
贾琮道:“我待会来接大姐姐。”说完告辞出来,先去养心殿替元妃向太皇太后告了假,然后去上书房,见孙度正在听课。
授课的老翰林见贾琮进来,忙大礼参拜。
“王父!”孙度迎上来,喜道。
这些年贾琮不时进宫给他讲讲外面的世界和打仗的故事,偶尔也带他出宫在城里闲逛,体察民情,颇得孙度敬爱。
贾琮笑着点点头,道:“孤带皇上出去走走,今儿的课就上到这儿罢。”
翰林躬身道:“是。”
孙度喜笑颜开随贾琮出来,道:“王父要是天天进宫带我出去玩就好了,翰林官儿都不敢说什么。”
贾琮笑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现在正是读书的年纪,天天玩将来怎么办?”
孙度满不在乎地道:“朝中大事有王父掌舵,还有各部院官儿管着,我只管高乐便好。”
贾琮眼含深意,侧头看了他一眼,道:“度哥儿,你终究是要长大的,将来的路还得自己去走。”
孙度笑道:“难道王父不扶持我了么?”
贾琮不答,带他走上承天门城楼,看着天地间一片银白,深深吸了口寒风,指着满城雪白的屋顶,道:“度哥儿,这就是天下。”
孙度赞道:“好大雪!犹记得王父有一首咏雪词,气魄极大,我极爱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这个天下,若无王父这样的大英雄大豪杰,真不知要变成什么样。”
贾琮呵呵一笑,道:“度哥儿,你已至舞象之年,也算长大成人了。我欲奏请太皇太后,让你亲政。将来你想当个怎样的皇帝?”
孙度心中又惊又喜,旋即镇定下来,瞬间敛去眼中喜色,摇头道:“王父可别想着偷懒,方才也说了如今正是读书的年纪,朝堂大事,国家政务,我哪里明白?还是劳烦王父先管着罢,过几年再提此事不迟。”
贾琮见他在自己面前耍心眼,不禁皱眉道:“这就是你在上书房学的东西?”
孙度见贾琮不豫,忙道:“度言语无状,王父息怒。”
贾琮摆手道:“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你若在其位,又不想谋其政,就叫尸位素餐,就是昏君、庸君,度哥儿你希望成为这样的皇帝?”
孙度忙道:“度不愿。”
“那就说说你想当个什么样的皇帝。”
孙度想了想,道:“度当效法王父,文治武功,励精图治。对外开疆拓土,播天朝威仪于万国,对内勤政爱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为大吴盛世再添一把柴火。”
贾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度哥儿,你有此雄心壮志,王父很欣慰,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青史流芳的好皇帝。”
孙度道:“全仰仗王父多年来打下的好底子。”
贾琮话锋一转,道:“度哥儿,你能保证你的儿子、孙子、曾孙子都能如你一般贤明么?”
“这……王父何意?”孙度一愣,这谁能保证?若能保证,世上就没有虎父犬子这个词了。
贾琮道:“我的意思就是,不管前人多么英明神武,打下多厚的家底儿,遇到个败家子儿瞎搞,再好的底子用不了几年也就折腾光了。”
孙度若有所思点点头,道:“王父虑的是,可有什么办法呢?若真遇到这等事,祖宗在天上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所以不能把国家前途命运的重担都压在皇帝一人的肩膀上,若皇帝英明倒也罢了,若遇到个昏庸无能的,岂非成了祸国殃民之源?
你在上书房熟读史书,应该知道自古以来明君少、昏君多,甚至明君中还有许多是前期英明、后期昏聩,譬如汉武帝、唐玄宗等。
昏君、暴君和前明后昏之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种皇帝……”贾琮叹道。
孙度忙道:“什么皇帝?”
“就是明明自家胸无点墨、狗屁不通却在身边一干溜须拍马之辈的奉承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并且立志要成为震古烁今、功盖汉唐的明君圣祖。
这种皇帝好大喜功、志大才疏、狂妄无知,被奸佞小人玩弄于鼓掌之间,还自认为英明神武、雄才大略。
拿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瞎几把折腾,以为凭借祖宗留下的好底子,就能无往不利。
今日想开战就开战,明日想挖条河就挖条河,劳民伤财,蠹国害民,无以复加,譬如隋炀帝杨广。”
孙度苦笑点头道:“王父说的是,这等皇帝确是国家之祸。”
“为什么会出现这等皇帝?你可想过?”贾琮问道。
孙度道:“想来是天生秉性所致,有人生性谦逊理智,有人生性狂妄自大。”
贾琮摇头道:“度哥儿,这与皇帝本人的性格无关。”
“王父,那与什么有关?”孙度忙道。
贾琮道:“权力就如同老虎,本性就是要吃人的,你能让一头老虎不吃人么?”
孙度摇了摇头。
“要想老虎不吃人而为亿万百姓谋福祉,只有一个办法。”贾琮竖起一根手指。
“什么办法?”孙度问道。
“把它关进笼子。”贾琮见孙度似懂非懂,又解释道:“自古以来,皇权至高无上,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凭自身理智能克制住不滥用权力何其艰难?这就好比让猫儿守着鱼肆而不偷食一般。
这便是青史中贤明之君鲜矣,而昏暴之君比比皆是的根本缘故。”
孙度沉默片刻,道:“王父说的固然有理,只是谁来管着皇权呢?难道让臣子来管皇帝,岂非以下犯上么?”
贾琮道:“用制度来管,或者说用法来管,以法为柙,确保皇权不会肆意妄为。”
孙度道:“《大吴律》中也没这一条,莫非王父的意思是新增一条?”
贾琮摇头道:“《大吴律》只是日常应用之法,还不够资格规定这等大事。
须得新修一部法典,详细阐述政体、国体,规定皇帝、朝廷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百姓应得到什么权利,作为大吴立国的根本律法。”
孙度听得瞠目结舌,道:“王父,我不明白……这,这会不会引发朝野士民非议?”
贾琮笑着摇头,道:“皇室、朝廷克制自己的利益,让利于民,老百姓只有拥护,岂会反对?”
孙度满心不愿,忍不住道:“王父,若皇帝说了不算,那这个江山还是天家的么?”
贾琮哈哈一笑,道:“度哥儿,你总算问出了这个问题,好。
我且问你,古来大多数皇帝一辈子连这座小小的皇城都没出过,凭什么说能拥有这片万里江山?”
孙度张了张嘴,无言以对。
“第二个问题,假设这片江山,这个国家是属于你的,你想对它做什么?”
孙度道:“自然是让国家兴旺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贾琮道:“既是为民谋福祉,何必死抱着权力不放?难道你想让后代皇帝有条件成为祸国殃民的昏君?”
孙度总算明白了贾琮的逻辑,要想防止国家出现昏君,根子上就是限制皇权,让他想昏也昏不起来,因问道:“王父,若皇权空虚,谁来统帅群臣,治理国家?”
贾琮道:“不是有军机处么?这些年你没管事,我也没管事,国家垮了么?乱了么?没有罢。
足以说明这个国家未必需要事无巨细、一言九鼎的皇帝。”
“那军机大学士岂非成了新的皇帝?”孙度道。
贾琮笑道:“军机大学士与皇帝不同,不是终身的,会有任期限制,比如两届十年,时间到了不管干得多好,都得走人。”
孙度不甘地道:“王父,那我能做什么?”
贾琮笑道:“你么,到时候就知道了。过了年,你就微服出宫,巡幸天下罢,西至西海沿子,东至东海省,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马六甲海峡。
好生看看这片江山,看看各地百姓怎么过日子的,听听百姓的心声,你就会知道该为国家做什么。”
一听要走这么远,孙度顿时打起了退堂鼓,干笑道:“王父,我还得上学呢。”
“那就把你的师傅带上,他们读了一辈子书,未必行了万里路。”
“是,王父。”孙度只得答应下来。
贾琮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当皇帝不能只顾着享受指点江山和被人阿谀奉承的快感,是要为国家、百姓办事的。
要办事,你就得走下金銮殿,走到百姓中间去,过过他们过的日子,你就无师自通了。”
孙度看着贾琮点点头。
贾琮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度哥儿,放下你心中皇权至上的执念,我知道这对皇帝来说很难,但是为国家和天家长远计,此事不得不为。
别让我和你父亲失望。”说完转身离去。
孙度看着贾琮高大的背影,无言伫立当地,心中百感交集,似哀似苦,连小太监上来提醒他回宫也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