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功成身退(1/2)

三日后,《大吴宪法草案》全文在邸报上刊载,顿时引发轩然大波,甚嚣尘上。

朝野上下、民间士林、茶馆酒肆,但凡读过书的人无不热议此事。

《草案》的核心思想是贾琮提出的三个分离,即:君相分离、政军分离、权法分离。

所谓君相分离,即皇帝只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不再负责具体政务,只对重大国家事务进行签署表态。

比如邦交、对外战争、订立法律、任命高级官员等,并对国家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有权提议罢免任何官员。

相权主要掌握在军机处手中,六位大学士从天下督抚、六部尚书中廷推产生,每任五年,最多两任。掌管天下政务、吏治、财政、外交等大权。

政军分离,即行政权和兵权分离,行政权归军机处、六部等衙门,军中的事归军方也就是大将军府裁夺,但军机处可在军费拨付方面进行制衡。

权法分离,即事务权和司法权分离,抽调三法司部分人手,组建新的最高司法机构——大吴最高法院、大吴最高检察院,不参与实务,但全权负责监督审判重大疑难案件,只对皇帝负责,不受军机处管辖。

九位大法官由廷推产生,终身任职,终身负责。

《草案》规定,成立朝廷权力最大的机构,大吴执政议会,由军机处、大将军府、各部院、各省督抚、京营各营主官、都中勋贵世爵、宗室王爷等充任,共计三百余人。

有权修订出台法律、廷推或者罢免大将军、军机大学士、大法官等,若皇帝失德,甚至有权予以废立。

这也是朝野之间争议最大的点,废立之事从来都是叛贼奸臣干的,如今竟堂而皇之写进律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要不要?

朝会上,贾琮看着议论纷纷的众臣,道:“诸位臣工,《草案》正因秉持孔孟之道,故规定废立之事。

孟子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可见,在他老先生心中,皇帝若是桀纣之君,别说废了,便是杀了也是大快人心之事,有何不可?”

众臣胆战心惊,互相看了看,不敢表态,君为臣纲的思想浸淫数十年,一时哪里改得过来。

贾琮又道:“诸位别以为废立皇帝就是谋反作乱,此乃大谬。

《草案》中写得明白,皇帝失德,是否废立,应由军机处联名提议,执政议会共同表决。

若另立新君,须从天家近支中廷推德才兼备者执掌神器。

此乃公议,并非行操、莽之事,所为者亦是国家万民之利,非一人之私利。皇帝可废,还有谁不可废?

如此,则天下官吏人人警醒,知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天下无人可凌驾于律法之上,故此法乃圣天子垂拱而天下治的万世良法!”

段准率先表态,道:“殿下所言甚是,仆深以为然。”

“仆等附议。”另外几大军机除陈骥外,皆异口同声表态。

《草案》本就是他们拟定的,怎会自己反对自己,何况《草案》本身极大加强了文官权柄,众臣也渐渐回过味来,在维护皇权和自身利益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

“臣等附议。”众文武一起躬身道。

“《草案》呈太皇太后审阅。”贾琮微微一笑,《草案》筹备近十年,他有绝对的信心,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养心殿,太皇太后看到送来的大逆不道《草案》几乎气炸了肺,银牙咬得咯咯作响,这些年她忍辱负重,就是希望熬到孙度成年,夺回皇权。

没想到刚看到曙光,贾琮竟来了这么一手,釜底抽薪,直接想永远将皇权架空,这个天下还是天家的么?

“传靖王!”太皇太后牙齿缝里冷冷吐出几个字。

“传靖王。”太监忙去传旨。

“儿臣给母后请安。”贾琮走进养心殿来。

太皇太后如今已是年近六旬,青丝中夹杂着不少白发,眉梢眼角皱纹暗生,两腮渐渐松弛下垂,早已不不复当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之态。

贾琮暗叹了口气,岁月如刀,美人迟暮,总是令人惋惜。

太皇太后凤目依旧锐利,审视着贾琮,道:“靖王,这《大吴宪法草案》是何意?”

贾琮道:“回母后,只为国家繁荣富强,天家千秋万世。”

“所以就让皇帝当傀儡?”太皇太后哂道。

贾琮道:“母后容禀,非琮忤逆,时移世易,非如此不足以延续国运。

设若因循旧法,本朝气运最多不过汉唐之数,看似强盛一时,而今汉唐安在?刘氏、李氏安在?

即便是汉唐所谓的强盛,与如今的天朝相比亦逊色远矣。”

太皇太后叹道:“你一片为国为民之心,朕自然明白,只是皇权旁落,各地门阀、军头岂能不生异心?此乱国之源也。

如今你东征西讨,神威盖世,天下景从,度哥儿又少不更事,全无威望,不如朕命他禅位于你,亦是顺天应人之举。

相信在你手里,天朝不单可以长葆盛势,更能远迈汉唐,对百姓亦是好事。”

贾琮知道她在试探自己,因笑道:“母后,儿臣若想当皇帝,何必等到现在?

即便儿臣厚着脸皮生受了母后赞誉,没把国家搞垮了,可儿臣的儿子、孙子,谁能保证他们不是昏聩残贼之君呢?

自始皇帝以来,历朝历代最多二三百年气数,本朝何能例外?

与其墨守成规,因循苟且,不如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断然求变,想来再差也不会甚于以往。”

太皇太后哂道:“《草案》上明文规定,你这个首任大将军实行终身制,不受任期限制,这岂非是无冕之王?不穿龙袍的皇帝?”

贾琮道:“母后容禀,非琮贪恋权位,只因此法太过惊世骇俗,琮若两届任满走人,只恐有人意图复辟。

毕竟心心念念想当皇帝的人别说是现在,恐怕再过一二百年都有。

故琮不敢轻易撒手,非得眼看着此法打开民智,在世人心中种下天下未必需要皇帝的念头才罢。”

“你倒想的长远。”太皇太后显然不信,认定了贾琮花言巧语,就是想搞政变。

贾琮早有准备,道:“前儿琮已和度哥儿说了,让他过了年就微服出宫,巡幸天下,亲眼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治下的臣民。

待他两三年后归来时,臣等的辅政顾命大臣差事就交卸了,由他亲政。

而臣的存在,必会影响《宪法》的权威,故臣余生将以镇守国朝海疆为己任,远远地离开神京,非诏不再返京,请母后恩准。”

太皇太后一惊,忙问道:“你……要去何处?”

贾琮笑道:“上年凭借一纸条约将琉球从尼德兰人嘴里夺了过来,那是个极大的岛屿,方圆千里,与福建隔海相望,位置险要,虎视南洋,琮已命人在岛上建造城池、府邸,过了年就走。”

贾琮这是自我放逐?太皇太后把他上下一打量,道:“靖王,天下不可无君,你若远离神京,万一都中有变……”

贾琮摇头笑道:“《宪法》若能推行,皇帝便再无言出法随之权柄,都中还能有什么变化?谁还想造反当空头皇帝不成?

正因为此,天家才可真正千秋万世,受人尊奉,东瀛就是这样,他们的天皇传了两千多年,号称万世一系,正是为此。母后不必担心。

至于军中,有琮在想来没人敢炸刺。”

“你真的决意要走?”太皇太后道。

贾琮点点头,道:“群龙无首,天下大吉。琮在都中,难免让所有人缚手缚脚,事事顾虑我的意思,军机处亦难尽展其才。

琮走后,正好给所有人施展才华的机会。

母后放心,琮人虽不在都中,眼睛却会一直盯着这里,看看《宪法》究竟是好是坏,若有弊端,咱再修改便是。”

太皇太后叹道:“既然如此就这么办罢。”

形势比人强,贾琮不造反当皇帝已经是客气的,她也无可奈何。

“谢母后恩典,国朝将来千秋鼎盛,母后之贤明必定彪炳青史。”

贾琮躬身道,旋即话锋一转:“只要不被陈氏私利所累。毕竟母后是国朝的太皇太后,非陈氏女也。”

太皇太后没好气白了他一眼,道:“你倒教训起我来了。”

贾琮笑道:“儿臣不敢,只是《宪法》推行后,军机大学士都得执政议会廷推,以陈国舅之才德功勋,未必有多少人望。

届时希望母后不要介怀,毕竟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官儿,寻常事也。”

太皇太后自然知道执政议会中大部分都是文官,文官打压外戚是应有之义,陈骥落选是必然之事。

因说道:“如此倒是真正的士大夫治天下了。”

贾琮知道她心有不甘,劝道:“母后不妨看开些,您和度哥儿就好比是大东家,士大夫就好比是掌柜。

掌柜把生意管的再好,终究是为天家做活计。

何况皇帝也有权任命和提议罢免大学士,您若瞧谁不顺眼,廷推结果奏上来时不用印就是了,大可打回去命他们重新推选。”

太皇太后心中好过了些儿,觉得这权力也不小,因笑着啐道:“你倒会安慰人。”

贾琮道:“儿臣绝非虚言安慰。度哥儿少不更事,不知世事风云变幻,波诡云谲。

近些年还须母后操劳监督国是,稳定朝局,如此琮在万里之外亦心安了。”

太皇太后听他如此说,倒真有几分相信他确无谋逆之心了,因说道:“你走后朝中若有急难,何人可用?”

贾琮道:“牛继宗。儿臣已叮嘱了他,将来若有危急之事,威胁天家和朝局,母后直接下诏命他平乱便是,京营数十万将士必齐心用命,捍卫天家和朝廷。”

太皇太后点头道:“怪道你让牛继宗提督京军,倒是伏了一手好棋。”

如今贾琮已将大将军府改组,其下分为京军部、边军部、海军部、地方卫所部、内务部、军需部、人事部、参谋部、情报部、军工产业部等。

各部主官称都督,互不统属,直接对大将军负责,既强化大将军权威,又明确划分职权,互相监督制衡,避免上将擅权。

贾琮笑道:“若说儿臣有些成算,皆是母后教导有方。”

太皇太后笑骂道:“你粘上毛比猴子还精,我才懒怠教你。”

“母后保重,儿臣告退。”

“你此去琉球,山长水远,亦宜好生保重身子,别仗着年轻力壮就胡作非为,闺帏之中须严谨些。”太皇太后也关怀道。

贾琮老脸一红,忙道:“谢母后挂念,儿臣明白。对了,此去儿臣想接大姐姐一同前往,阖家团聚,请母后恩准。”

“这……宫中原无此例。”太皇太后迟疑道。

贾琮笑道:“宫中嫔妃甚多,少一个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就当她病故罢。”

太皇太后瞪了他一眼,道:“罢了,依你。元妃倒是好福气,还有你记挂着她,能回家安度晚年。”

贾琮笑道:“母后倒不必羡慕大姐姐,度哥儿不是常伴您膝下么?

若是想念炽哥儿,儿臣调他回来便是,如今西域局势也稳定了,他也能脱身。”

太皇太后摇头道:“他志在疆场,随他去罢。”能让亲儿子掌握一支雄兵,她怎会傻到放手。

贾琮道:“今后皇室中人也可读书从军,只要自己有本事,做文官当将军都行。”

“果真?”太皇太后道。

贾琮道:“那是自然,前提是真有本事。所以母后大可不必担心炽哥儿的前程,凭他的功勋,在西域也罢,在朝中也罢,都有他的立足之地。”

太皇太后笑道:“如此也好。若他回来,你封他个什么官儿?”

贾琮笑道:“让他提督边军部如何?”

太皇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边军部管着上百万边军,绝对是实权部门,因说道:“这匹没笼头的马在外胡孱了十余年,也该回来了。”

“儿臣遵旨。”

太皇太后神色复杂地看了贾琮一眼,道:“你堂堂大将军,却要去海岛上戍边,可苦了你了,你家里的那些姑娘们,可怎么受得住?”

贾琮笑道:“母后勿忧,南国风光别有意趣,若她们不服水土,大可坐船回金陵歇着,儿臣正好能保养身体。”

太皇太后嗤一声笑了,啐道:“你倒想得开,打发了她们你正好胡混才是,反正你这个天下第一风流才子也不缺美人儿。”

贾琮忙道:“琮早已洗心革面,金盆洗手,退出花丛,往日浮名,早已成过眼云烟。”

太皇太后笑着摇头,一副不信的样子,又道:“将来有急事如何知会你?”

贾琮道:“琮会命女真健儿在宫中建立信鹰联络站,都中若有紧急要情,可以海东青传讯,数日间便可至琉球。”

“原来是海东青,怪道你总是消息灵通,快人一步。”太皇太后叹道。

贾琮笑道:“这可是儿臣的身子换来的,总得有些回报不是。”

“去你的,口无遮拦。还不快去了。”太皇太后笑骂道。

“儿臣告退。”

次日,太皇太后签署《大吴宪法草案》,并下诏书,命天下臣民一体遵行。

该法史称《永康宪法》,被誉为天朝摆脱封建皇权统治,进入现代政治文明的先声,也是贾琮摄政生涯中又一不可磨灭的政治遗产。

不过后世史学家肯定该法进步性的同时,也批评该法存在阶级局限性,维护了精英治国的利益,并未给与广大百姓太多政治权利。

读书人、门阀世家依旧是统治阶级、特权阶级,升斗小民依旧是被统治阶级,这却是贾琮所不知道的了,即便他知道,想来也不过一笑置之。

又过了月余,贾琮见都中局势平稳,该廷推的重要官员都推选出来了,陈骥果然落选。

段准、江风等人年迈,本想请辞,但在贾琮以“配享太庙”为饵力劝下,决定拼老命再干一届,实现《宪法》稳定过渡。

永康十一年春,贾琮上表请辞摄政职司,请求移驻琉球,永镇海疆。上不许。

三辞后,太皇太后方才下诏应许,并赐贾琮半套天子仪仗,以彰其功。

这日晚,贾琮下衙回府。

楚婵正指挥丫头、媳妇、婆子收拾东西,见他进来,迎上去笑道:“家里已收拾的差不多了,笨重的家伙已先搬上船了,还剩些轻巧的,明日一同上船。”

贾琮看着空了许多的府邸,顿生几分不舍,叹道:“是该走了。”

楚婵抿嘴一笑,道:“琮儿又舍不得都中繁华了么?”

贾琮笑道:“我所不舍的不是繁华,而是这些年白手起家的点点滴滴。

try{ggauto();} catch(ex){}

谁能想到当初东路院不得宠的庶子竟能得姐姐垂青?命运之奇,不外如是。”

楚婵笑道:“我看你感叹我是假,叹宝姑娘、林姑娘是真罢。”

贾琮大笑,搂着她丰腴的腰肢,道:“都一样。此去琉球,远离都中纷扰,不过与夷人斗,想来也不会让我寂寞。”

“蛮夷怎是琮儿对手?”楚婵在他耳边腻声道。

妖精,三十几了还怎么勾人,贾琮心中一荡,笑道:“攘外必先安内,今晚先和姐姐斗上一斗。”

楚婵掩嘴笑道:“要不叫上蓝薇和千凝妹妹,人家早想和她们讨教。”

贾琮哑然失笑,道:“她们也这么和我说呢,看来你们真是英雄相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