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民不聊生(1/2)

“你详细说说,这些损耗怎么来的。”贾琮道。

“是。以江西为例,征收漕粮时,要按漕粮正额的一定比例加征耗米。

所征耗米分为两份,一是随漕正耗,每石四斗,一为随漕轻赍易米折银,每石三斗六升。

另外还得加收改兑耗米,每石四斗。这就每石多收了一石多,还有各项税目。”陆承安道。

“有何税目?”贾琮道。

“譬如行月粮。月粮,即运军的口粮。行粮,即运粮途中费用。

官府说漕运是军代民劳,所以应向有漕地亩派征运军行粮。月粮、行粮一半征本色,一半折征银两,发给运军。”

“还有赠贴,供给运军途中挽运盘剥等项开支的银米。赠贴名称各地不同,金陵称漕赠,浙江称漕截,山东称润耗。

有的给银,有的给米,总称赠贴银米,其额度各省不一,江西每石赠贴米三斗,银三钱,又另给副耗米一斗三升。”

“还有漕耗银米,用于运军兑粮杂费和州县征漕办公费用,各省标准不一,或银,或米,或银米兼收。

江西每石漕粮征收漕耗米一斗;另外还派征仓费,作为省、县建仓修仓的费用,每石漕粮统征仓银七厘。”

“还有水脚银,作为州县雇募车船的费用,每一石漕粮加征水脚钱百文,漕粮在千石以上各州县,除按原定所征耗羡银作为脚价并按每百里增加脚价三分外,每石再总的增加脚价银五分。”

“此外还有过江米席木费……等等。”陆承安怀着悲愤,一口气说说完,静候贾琮训示。

贾琮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区区一石漕粮,竟附加了如此多乱七八糟的赋税,怪道百姓日子难过,道:“还有么?”

“有,以上只是征收时的定额,交粮时还有踢斛淋尖捉猪飞斛之弊,百姓苦不堪言。”

“踢斛淋尖我知道,捉猪飞斛是何意?”贾琮道。

“收粮时,本已收满四五石粮装了袋,官吏随意捉了一袋入仓,却不入账,让百姓重新补交一袋。

每隔四五石便捉一石,谓之捉猪;飞斛即是过斛而不下斛,每量十数斛粮,官吏便命人将装满粮的斛抬走,另取空斛来过,百姓又得重新交一斛粮。”

贾琮沉默良久,咬牙道:“本来孤以为清退了侵盗贪腐的漕粮,漕务就清明了,不承望其弊竟至于斯,简直丧心病狂,令人发指!你写个状子上来,孤自有主张。”

“学生早已写了,请王爷过目。”陆承安忙从身上掏出一封状词呈上。

贾琮摆手道:“近日不要离京,随时听候传唤,若你本无罪,孤会复你功名。湘莲给他些银子,带他下去。”

“是。多谢王爷恩典。”陆承安泪流满面,磕了两个头随柳湘莲去了。

庞超看了看状子,摇头叹道:“昔年我在南省也听闻漕弊甚烈,以为只是官吏运丁勒掯,却不想竟到这个地步。”

贾琮恨声道:“看来我先前倒错怪了陈骏,他搞了好些年,才弄了千万石粮,而地方、漕运衙门这些人每年都要吃掉一千多万石,若不杀之,何以谢天下。”

庞超道:“王爷,杀固然要杀一些人,只是单靠杀戮却于事无补。

漕运之弊,历代都有人提出,但积重难返,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必生大乱。

除了地方官吏、漕运衙门外,靠大运河谋生之人岂止百万?

运丁、杠夫、船夫、船匠、漕帮,还有运河两岸的镇集、酒家、客店、青楼,至少关乎数百万人生计,不可不察。”

贾琮深深吸了口气,强压着火气,道:“那该如何做?”

庞超道:“大概十年前,洪泽湖决,运道梗阻,有人便曾大胆尝试,将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漕粮百六十余万石不走河运,而走海运,竟收奇效。

海艘数千,米百六十万石,倏抵天津,不损一人一舟,每百石运费仅数十金,视河运省费数倍。而商船回空,又可载豆而南,来回得值,皆群情踊跃。”

“好好!好办法!大海广阔,何必定要去挤那条小小运河,谁有此等胆识?”贾琮赞道。

庞超微笑道:“此人也是王爷的老熟人。”

“谁?”

“时任两江总督顾涛。”

贾琮笑道:“没想到顾相当年竟有此政绩,我还道他全凭我搞盐法弄的银子撑门面呢。”

庞超摇头笑道:“段准、顾涛、霍鹏、董仪等人皆大行皇帝多年物色搜罗的干才,绝非泛泛之辈。”

贾琮颔首道:“既然海运有这等好处,为何朝廷没有定为常法?”

庞超道:“还不是因为这条运河牵涉太过重大,若朝廷突然说不用了,断了他们的生计,必生民变,运河上数百万人闹起来,如何收拾?

何况若废了河运,漕运衙门并那八省的官吏们如何捞钱?必定会暗中推波助澜,最后酿成大祸,逼朝廷不得不继续启用河运。

故大行皇帝虽知海运甚好,为求稳妥,仍称海运只是权宜之计,往后再未用过。”

贾琮闻言大感棘手,连熙丰帝都不敢碰这个硬骨头,显是因这顽意儿就是个火药桶,一碰就炸。

运河上讨饭吃的人都是些穷鬼,不比士绅有家有业,等闲不敢造反,若断了他们的生路,必是要聚众为匪的。

而十二万漕军没了油水,别说让他们去讨匪,自己不落草为寇就不错了,届时江南数省必定糜烂。

想到这里,贾琮也冷静下来,道:“先生此言极是,此事非同小可,还须从长计议。”

庞超沉吟道:“仆对漕运之事也一知半解,可以此案为契机,命顾中堂调查明白陆生所言漕运之弊,王爷再酌情处置。”

“好。”贾琮点点头,提起朱笔在状子上批道:

漕运事关亿万百姓疾苦,今民力凋敝,而重赋犹存,孤甚不解。着顾中堂饬下该部院督抚,将漕务利弊体察明白,从速条陈奏上。

温有方亲自将这份状子送到军机处,众枢臣得知有人在贾琮那里告了“御状”都不敢怠慢,纷纷上来传看。

见事涉漕弊,又看到贾琮的朱批,众人都神色各异看向顾涛,有时候对一些麻烦事儿,上头不会把意思表露得太明,免得失去转圜地步,而只须看他让谁来办理,便可揣摩其真意。

谁都知道顾涛当年有敢为天下先,开辟漕粮海运的壮举,如今靖王点名让他调查此事,其意还用得着说么?

段准道:“既然靖王亲自点将,此事就由顾中堂负责罢,若有须我等协助之处,但说无妨。”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