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视觉奇观(1/2)
好莱坞的亿万富豪正文卷第三百二十九章视觉奇观个人好恶放在一边,把对艺术性的追求也放在一边,仅以流行音乐商业化的标准来看,《BadThings》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这是一首将主流厂牌的成功公式套用到极致的优秀范例。
起手就是副歌部分最让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在歌词细节稍有改动的前提下,会使乐迷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DejaVu错觉。
我是不是以前听过这首歌?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我对这段旋律会如此熟悉?人类最无法抑制的就是好奇心,待他们在脑海中搜寻到答案的时候,《OutofMyHead》的精华部分已经至少循环两遍,歌曲也进入第41秒了。
绝大多数音乐流媒体平台规定,只要连续收听一首歌30秒,就算是一次有效播放。
这便是《BadThings》首周播放量能达到570万次的缘由。
投机取巧,没错,但这是每个唱片公司都在玩的游戏。谁能坚持30秒,谁就能拿到版税,这种计算规则的影响下,未来这种把高光部分放在开头的歌曲只会越来越多。
一如数年之后,每个人都能分析两句的短视频平台黄金三秒法则。
单刀直入的开场能提高听众留存率,精心设计的编曲结构,也能给人带来像好莱坞动作电影一样延绵不绝的畅快感。副歌起头,主歌的饶舌部分只有不到三十秒,随后接棒的便是MGK经过autotune处理的大白嗓唱腔,虽然演唱者毫无技巧可言,但这一段旋律上作曲家麦迪逊-洛夫却花了不少心思。
她以《OutofMyHead》原曲的主题旋律为中心,为其构建了一个八小节的pre-chorus。简单易记、朗朗上口,为主歌与副歌之间,巧妙地铺设了一个情绪递进的桥梁。
《BadThings》总长度3分59秒,除了14秒的intro,和13秒的break之外,整首歌曲都沿承了Chorus-Verse-Pre-Chorus-Chorus的结构,平铺直叙,不玩任何花哨的编曲技法,把最直接的信息和最纯粹的情绪天然去雕饰地呈现给听众。
麦迪逊-洛夫和TheFuturistics生怕乐迷们不知道重点在哪里,还在break之后直接砍掉主歌,把pre-chorus和副歌部分重复了第三次。
换句话说,《BadThings》基本上就是把《OutofMyHead》最精华的唱段掰开了揉碎了,加了一点饶舌元素的现代佐料,炒出了三道一模一样的好菜,缺乏变化,但是量大管饱。
非要在影视界找个对比的话,《疾速追杀》拥有最为相近的制作思路:简单交代一下谁杀了基努-里维斯的狗,接下来就是90分钟酣畅淋漓的厮杀。
知道观众最想看什么,最不想看什么,是《疾速追杀》以小博大,用2000万美元制作成本建立起一个电影宇宙的秘诀。
而知道听众最想听什么,最不想听什么,也是《BadThings》在两位艺人都不算是一线巨星的情况下,得以迅速积攒播放列表,凭借4600万人次的覆盖率排名本周电台榜第17位的法宝。
全是爽点,没有废话。
商业电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管哪个部分都是高潮,随便从哪里开始放都行,随便在第几秒截断亦不会觉得突兀,无论听没听过都能跟着哼哼两句的口水歌。
能费观众的口水,那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就是好歌。
听听现场整齐划一的大合唱就知道了。
MadCity开场艺人麦迪逊-比尔的演出已经过半,前面的任何一首歌都很难让现场观众张口,毕竟有些单曲太过冷门,绝大多数人哪怕听过也记不住调子。稍微有点知名度的歌,比如《WeAreMonstersHigh》和《Melodies》,又略显幼稚。要真的随声附和,估计会被同伴嘲笑到今晚回酒店为止。
但《BadThings》不同,这段旋律本来就住在所有美国人的记忆里,三两个音符即能将其激活。于是,麦迪逊第一段副歌刚唱两句,台下各个区域就渐次响起了零星的跟唱,等机关枪凯利放下麦克风,麦迪逊重新接管旋律之后,现场四万名观众里,已经有一多半的人在跟她一起吟唱了。
八九十年代的慢板摇滚情歌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不管你如何改编,只要在现场奏响这些旋律,只要有人愿意举起双手在空中随风飘荡,只要从阵列音响里传出的人声,有幸能汇入人类腔体自然共鸣的洪流,那么,不管今夕何年、身处何地,参与者都能瞬时感受到一种时光倒流,仿若回到了1985年拯救生命慈善音乐会的错觉。
至少麦迪逊有这样的错觉。
从故意做旧的沙发上站起身来,麦迪逊走到MGK身边,用一个腹部发力的深呼吸调匀气息,将麦克风放上话筒架,再把唇瓣凑到金属滤网前。
“AmIoutofmyhead……”
第二段副歌的第一句歌词刚刚出口,麦迪逊-比尔原本沉静的面庞,便泛起了缕缕愕然的波纹。
try{ggauto();} catch(ex){}
因为,她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滔天声浪。
不是掌声、不是尖叫、不是欢呼。
是合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