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吕布:来,弄我!(2/2)
try{ggauto();} catch(ex){}
刘备这次可是有了想法的,夷陵那个地方,他是知道的,毕竟是去过的,依山傍水而搭建营地,营地周边,可尽是树林,而且茂密。
刘备心中已经逐渐有了想法,这一次,他可是打定了主意,下定了决心,将吕布斩杀于此了。
随后刘备下令大军再次加快速度前行,任何决策,他都没有再去问诸葛亮,全部由他一人独自决定,诸葛亮看着这一幕幕,心中也是一叹。
吕布大营,刘备派来哨探查探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还好他事先就有准备,不然,还真有可能伏击不了刘备了。
这时一旁的许褚,却是传来了声音。
“主公,我们在这里扎营,虚张声势两万多人,怎么还把刘备的哨探给放进来看了啊,这样一来,我们不就露馅了吗?”
吕布看着舆图,过了一会,才缓缓开口。
“仲康,你不懂,我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发现,我们是在虚张声势,毕竟我要是有两三万军,肯定就主动去找他刘备,哪里会在这里扎营,等待着他的到来。
当他知晓我这里是在虚张声势,他必然以为只有数千人,万人不到,且因为我们是长途奔袭而来,大军定然不多,且在我们攻取荆州之前,想必他就已经调查过我可以动用的大军是多少了。
如今我孤军深入,又在此地虚张声势,加之大营紧靠林中枯木,又相互连绵,这么一个斩杀我的机会,刘备不会放弃的,诸葛亮这个时候肯定已经能够猜到奉孝的部署了。
然而刘备却是依旧向着我们行军而来,说明就是杀我,然后打通入蜀的通道。
现如今我不仅军少,还布置这么一个大营,让他尽可能的可以实现火攻,诸葛亮会不会中计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刘备肯定会中计。
刘备能来,就说明诸葛亮的话语权已经降低了,只要刘备能够中计,这次就稳了。
外面的大军都布置好了吧?记住,待我们溃败之后,从两侧杀出,到时那张飞交由我来,你去斩杀刘备,务必在此战中,将刘备给留下!
至于诸葛亮,别杀了,毕竟是子瑜之弟,尽量活捉吧,到时候就当是给子瑜的一个交代了。”
吕布心中可是期待得很,夷陵,可是一个好地方啊,选这个地方给刘备作为埋骨之地,非常的合适。
吕布自己很是清楚,他算计诸葛亮,估计最后会把自己也给算进去,那就算计刘备,说白了他这番布置,刘备若来,就当是有一个意外收获,刘备若是不追击,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就是些营帐罢了,反正也都不是他的,不心疼。
至于诸葛亮反用计,他也没有丝毫担忧,毕竟这场伏击战打与不打,决定权是在他的手中的,若是没有那个机会,他就直接撤回城内,等待各部汇合而来便是了。
许褚在一旁听着吕布的话语,也没有再说话了,他也只是提醒一下吕布,至于具体如何做,反正他没有什么想法,至于战中去斩杀刘备,许褚则是一脸的战意盎然。
刘备率军到来之后,听着哨探汇报的消息,当即便是叫来张飞。
“三弟,如今吕布营寨紧密相连,营中以及周边枯木不少,这是我们的一个好机会,三弟你速去准备火攻,此次我们来一个火烧联营。
待火攻之后,你我一同率军冲杀而去,此次务必要将吕布留在此地!
现在速去准备,明日便开始袭营!”
张飞听着刘备的话语,顿时大喜过望,只要能够将吕布斩杀在此地,他就万般高兴。
这时一旁的诸葛亮听着刘备的话语,心下大惊,当即便是匆忙开口了。
“主公,不可啊!那吕布行军作战多年,怎么可能会犯如此错误,让我们有火攻的机会。
吕布如此做法,定然是为了吸引我们前去火攻破敌,以便借此伏击我们,主公可用火攻,但万不可追击,一旦追击,必然会被吕布伏兵所埋伏。
主公可让三将军领军先行追击,主公亲率大军在后,吕布伏兵出现后,再行大战,如此必然能够大破吕布。”
诸葛亮话音落下,一旁的张飞却是不愿了。
“诸葛孔明,念你以往帮俺大哥份上,此次不与你计较,但你这般言语,到底是何居心?
那三姓家奴如今虚张声势,就是想通过这个法子将俺们留在这里,这些话,是你说的吧,如今既然知晓那三姓家奴是虚张声势,又何必怕他。
他本就军少,如今火烧连营,他又有多少可用之军,若是按你所言,又如何能够留下那三姓家奴,为俺二哥报仇雪恨。
大哥,不应听信谗言啊,火攻之后,到时大军尽出,那三姓家奴无处可逃,且纵然他有伏兵,不过总共都才数千军,大哥两万大军在此,又何惧他三姓家奴的伏兵。
到时不仅可以给二哥报仇雪恨,还能直接打通入蜀的道路,何须如同他所言的这般。
大哥,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不可犹豫啊!”
刘备听着张飞的话语,思虑片刻后,当即便是开口。
“好,便如三弟所言,此次全军尽出,将吕布诛杀在此!”
刘备与张飞下去准备打仗事宜去了,诸葛亮一人瘫坐在帐内,心中已经满是绝望,他知道,这次他们是彻底走不出去了,夷陵,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诸葛亮心中一时不免有些凄然,想他自负满是经纶,欲辅佐刘备成就一番大事业,再行大汉,匡扶汉室,然而如今,不过是因为当初想要让吕布吃些苦头,想要试试能否伏杀吕布,却是换来了今日的这般结果。
诸葛亮心中对自己也很是不满意,他本就知道刘备三人间的兄弟情义,当初就不该将关羽留下来,但凡换一个人,这个时候他们都到枝江,亦或者从充县入蜀了,哪里会有现在这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