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擅入华夏者死!(2/2)

只留下一句话:带兵甲擅入华夏者死!

尽管这地方还只是边防区之外的巡逻警戒区域。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逐渐有牧民有意识的在靠近华夏的地方放牧生活。

后来,人多了之后,又在牧民们的请求下,巡逻警戒区域的面积又多了一倍。

再后来,水草肥美的草场不再是草原贵族头人的专属,也没有人在意什么头人、贵族。

草原人的歌声中多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华夏文明的渴望……

…………

太平十二年七月,

萧云来到伊利河谷快十天了。

这里已经算是中原补给的极限了。

倒不是说整个新疆地区的耕地面积不够,只是因为生活区刚刚建立,土地还没有产出,需要关中运粮。

能坚持到伊犁河谷这个塞外江南,已经很不容易了。

若再想往西开辟通道,只怕要在这里稳上一两年才行。

这几天大概估算了下,整个伊犁河谷耕地面积至少上千万亩。

能放的下一百多个生活区,足以支撑向西通道的所有补给。

本来萧云还打算向南看看著名的费尔干纳盆地,那里虽然总面积比伊犁河谷小的多,但耕地面积和土地肥沃程度却高上几倍。

在后世的时候,萧云就知道这地方。

这么小的地方却被五个国家瓜分,足见其富饶程度。

不过,现在来到伊犁河谷实地考察以后就打消了念头。

一方面,这边的资源已经足够了,也就没有必要南下上千里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那种宝地异族人太多,猛然插手少不得妄开杀戒。

倒不是萧云开始吃斋念佛,心慈手软了。

主要是没有必要!

蒙古草原那边的尝试已经奏效,以后就按这个套路来就行了。

这个世界的坏人和杂碎太多了,做好事能掌控天下,就没必要弄脏手。

说起妄开杀戒,萧云这一路来还真的没有这样的机会。

萧云对城池没兴趣,对草场没兴趣,而大部分新疆地区耕地面积还不到草场的十分之一。

所以在根本利益上与异族没有什么冲突。

当然,若是有些人连种点地都不让,也就别怪萧云刀剑无眼。

人的确杀了不少,可都是别人先动手,道理自然是在自己这边。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水土流失没后世的严重,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里的生存条件没想象中的恶劣。

也可能是因为萧云没有体验过游牧生活。

要知道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不一样。

农耕民族把地种上了,活动范围也就是周围十几二十里,住的是石头泥砖土房,保暖、防风又防寒。

而游牧民族天天在外面放牧,一天走上几十上百里,晚上还要忍受低温,的确更遭罪。

现在太平军这边,也就只有军人的生活条件要恶劣一些,因为他们需要日夜巡防。

这种情况也只能通过轮防,缓解战士们的压力。

另外,这一路上的水资源也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少。

不仅不少,还很丰富。

之所以外面看起来干旱缺水,是因为水分蒸发的快以及地表土质存不住水。

而智慧的华夏族人早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听说汉朝的时候就有坎儿井。

坎儿井就是解决地表水分蒸发快的问题。

它是引冰山融水从地下流入到地势低的耕地进行灌溉。

萧云很感激华夏族人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

没有他们的坎儿井,萧云这次在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就根本搞不起来像样的生活区。

那将是一千多里的距离上没有任何补给点,想想都头疼。

这要是自己安排人建坎儿井,没个三五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

现在坎儿井虽然荒废了不少,但修修还是能用的。

目前最难走的依旧是瓜州到哈密,但只有近百里的距离没法建设生活区。

其他地方基本五十里内必然有适宜耕地劳作的地方。

虽说耕地面积是比中原的低很多,可太平军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地方。

一个县只要能放得下有五到十个生活区就够了,实际上大多数的地方都不止十个生活区。

在新疆这边建设生活区比中原麻烦的多。

萧云这次特意将大量的劳改营都调了过来。

从河西走廊到伊犁河谷近三千里的距离,差不多有近五十万的劳改营犯人在工作。

他们都是劳改期限在五年以下的犯人,五年以上的基本都在矿区服役,不会随意调出来。

太平军实行的是新制度,劳改营没有那么多腌臜事,所有劳动基本不会有生命危险。

只是干活的时间长一点,累一点,吃的也比正常百姓差,限量供应。

让他们调过来,也可以缓解太平军的补给压力。

又过了十天,被安排到伊犁河谷生活区生活的百姓开始陆续到达。

他们都是在中原接受了新兵基地训练。

自从河套平原搞定之后,就变成先培训再迁移。

毕竟过了河西走廊之后的路程就太远了,若是没有经历过新兵训练的人不太可能坚持的下来。

也不是只有新加入的百姓才会去西面。

之前位于山东泰山山区的生活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年年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可粮食产量却上不去。

这时候都愿意去新的环境生活。

随着进入伊犁河谷的百姓越来越多,萧云就准备离开了。

留下三个团和骑兵团的两个营,然后带着警卫连离开了伊犁河谷。

这边还需要休养生息一两年,现在也到了该回去处理一下南明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