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皆无赦!(1/2)

在此之前,萧云一直以为适合北方种植的水稻还没有出现。

没想到,这次到了遵化、蓟州、永平一带,除了在军事上取了重大胜利之外,他竟然发现了这些地方有水稻种植!

尽管种植面积不大,只有零星的几个地方有水稻的痕迹,但这已经足够了。

既然现在有水稻可以在这边种植,那纬度差不多的辽河平原,也就是东北的黑土地也必然是可以种植的!

萧云原本想着等进入辽东之后,再让科研部着手研究新水稻。

没想到这里有现成的。

如果萧云对历史更了解一些的话,他就会知道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尚宝司少卿徐贞明在北京就已经培育出了能够在北方种植得水稻。

之后又在蓟州、永平府一带试种了四万亩,然而也因此触犯了士族世家的利益,最后在内阁阁老申时行的阻止下,致使万历皇帝下令全面禁止。

相应的水利工程还没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徐贞明也因此郁郁而终。

大明巨大的军粮需求已经让江南湖广的百姓苦不堪言,徐贞明也是体恤百姓疾苦,才会努力让北方的土地种上水稻。届时大明军需就可以就地解决。

然而对于大部分的豪绅世家来说,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疾苦不疾苦的,因为北方缺粮,粮价才会高,江南的粮食北上才会有足够的利润。

要是让北方水稻推广成功,利润不就没了么。

不管是地瓜普及还是水稻北移,其实都可以缓解大明粮食紧缺的问题,只是在士大夫的层层压力之下不了了之,然后就变成了皇宫里那位背上的黑锅。

此时萧云所看到的水稻田的痕迹,也只是当年遗留下来的稻种。

因为在北方没有相应的水利工程,水稻是不可能被推广起来。

其实徐贞明的北方水稻育种并不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份。

事实上在唐朝的时候,渤海国就从中原引进稻种,最后培育成著名的“卢城之稻”。

而这个渤海国所在的位置就是辽东的黑土地,只不过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卢城之稻”就销声匿迹,史书上不见任何记载。

不过萧云倒不需要有太多选择,只要一开始能够顺利利用好黑土地,其他的自然有科研部人员负责研究就可以了。

这时候,战场也基本打扫完了。

这下缴获的物资又够特战队消耗个两三天。

萧云朝着徐耀门吩咐道:“抓紧时间休息,后半夜我们去永平府那边看看,有没有仗打。“

“好嘞!”徐耀门眉开眼笑的离开了。

这年头,没有通讯设备,战争一旦开始之后,各队伍之间的联系就有很大的滞后性,这时候就不能等知道对方的消息之后再行动,那样很容易贻误战机,所以此时的战场主动性就变得极为重要。

本来萧云是不知道鞑子溃兵的位置,而现在遇到了黄太吉,那么就能大概判断出其他鞑子的大概位置。

萧云也没想到鞑子溃逃的速度这么快。

按照距离估算,他们离京城已经近三百里,那另一批人也应该超过了二百多里。

萧云不知道京城的战斗具体是几点开始的。

在时间上推算,最多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这样的行军速度已经不能说是强行军了,他们是在创造历史!

try{ggauto();} catch(ex){}

当然鞑子能如此之快,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放弃了辎重和装备。

相比之下从京城出发的、全副武装的太平军肯定要慢上许多。

加上一路上少不了清剿溃散、掉队的鞑子,所以他们一时半会还追不上鞑子。

就很可能赶不上与骑兵团夹击鞑子。

所以萧云才会准备连夜前往永平府。

也是担心骑兵团那边伤亡过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