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墨家出兵(1/2)

“倒是没有报废。”墨华有些纠结,“不过你这个螺旋桨短时间肯定用不上。”

“没关系,慢慢来,积累经验。”萧云不在意这些细节,“比螺旋桨更重要的是船型改造,将战船最大限度的改装成运输船,此战过后,这一片海域应该也就剩下我们了。辽东有着大片的黑土地,那里可不比湖广差。”

辽东与登州海上的最短距离也就五六十海里。

只要没有了鞑子和大明的海船拦截,这条海路就有了最大的价值。

墨华丝毫不怀疑此战的结果,可还是不解道:“老头子以前就听说海上行船是靠天吃饭,若是因风浪沉船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登州到辽东这条补给线,很早就有了。当初在清查登州府相关记录的时候,就查到了许多海难记录。

不过,萧云早就考虑过了,便笑着解释道:“之前的海路不稳,一方面是因为有人从中牟利,另一方面,在鞑子夺了辽东之后,这海上补给线根本不是登州到旅顺口的一两百里,而是登州到旅顺口再到皮岛的一千多里。”

这样一说,墨华就明白了。

这样的距离差异所造成的风险差别是很大的。

毕竟若是顺风航行,一二百里也就不到一天,而一千多里的变数就大了,不管是风向和天气变换都是致命的,二十天都不一定能到。

而且常在海上的人完全可以凭借经验判断出一天左右的气候变化。

如此一来风险其实就很小了,即便有什么意外,不管是等待救援,还是返航都是可以减少损失。

萧云没有在水城待多久,也就刚刚半个小时,该了解的也了解了。

剩下的事情急也急不来,不可能指望作战部队两三天内就出海。

渡海入辽这件事本来就是临时计划,他不可能提前预知到鞑子入关,之前几乎是毫无准备,否则他也不会连夜跑这一趟。

若是换成大明那种做事效率,单单出海前的准备恐怕都需要一两个月。

与水城这边的情况不一样。

由于太平军将来的发展趋势就是依赖作战部队进行扩张,所以在前线一直都是备战状态。

后方的物资粮食留足百姓所需之后,就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

若是没有突发状况,太平军的作战计划是根据物资储备情况制定的,量入为出!

这样就不会出现所谓的穷兵黩武。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平军现在也属于高税收,但不会有人不满意。

老百姓看着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被一车一车的运走,眼中不但没有不舍,还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不是他们傻,也不是税收高低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这些粮食会物尽其用,而不需要担心被人贪墨。

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更容易建立。

粮食的本质就是用来果腹的,而不是为了赚钱。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温饱才是最宝贵的,他们即便是赚钱也是为了吃饱饭。

在太平军这里,吃饱饭本就是基本保障,大家还图什么?

况且生活区中也不只是吃饱饭,从刚开始的一点荤腥都没有,到现在偶尔也能吃上肉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try{ggauto();} catch(ex){}

粮食多了自己也吃不了,交上去有什么关系?

别说他们不认为太平军的官会以权谋私,就算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也没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