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三七分(1/2)
第230章三七分
好像一眨眼,时间就来到1996年的5月份,苏杭偶尔翻日历,发现都已经临近立夏节气,但好像就是昨天,自己才过完回到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新年。
上月底点燃了一把火,无论因此带来多少熙攘纷扰,苏杭都没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
五月的第一个周末,星期六一大早,推掉了所有工作应酬,苏杭带着一群伙伴们去往洛邑,中原这边牡丹的盛开已经临近尾声,但还是要踩着尾巴去欣赏一下。
莳花嘛。
还有些可惜,都不知道这一年的桃花、杏花、梨花是何时开放又是何时凋谢。
打定主意,明年一定不能错过。
作为曾经的十三朝古都,洛邑当然不只有牡丹,因此,一天时间肯定也不够,大家在这边过了一夜,去了许多景点,拍了许多照片,而且,还买了许多东西。
除了打算带回家做标本的几盆漂亮牡丹,苏杭还看中了这边的一种石头。
牡丹石。
纯黑底色中镶嵌着或白或粉的花瓣状纹理,如同一簇簇牡丹,因此得名。
因为硬度太高,理论上这不是一种适合篆刻的石头,不过,在苏杭看来,当然不是问题。等将来人工培育钻石更成熟了,苏杭都打算弄几枚十级硬度的钻石印章。
记得中原省后来可是占了全球人造钻石一半以上的份额。
嗯。
就是没注意是什么公司在做,要不然可以提前投资一下。
吃喝玩乐了整整两天,直到周日傍晚,一行人才开车从洛邑返回,然后,刚进城,之前就在不断打电话联系的郑戍明就直接等在了一处路口,把苏杭从洪绫驾驶的桑塔纳上喊到旁边一辆白色面包车上。
苏杭上车就开玩笑:“郑伯伯,这车倒是挺适合用来绑架的,听说是劫匪标配。”
“你这臭小子,那么多事情等着要做,你就只想着玩儿,”郑戍明笑骂一句,一边介绍刚刚就与他待在一起的一个中年男子:“认识一下,秦兆民,喊秦叔,他以后就是ISP项目的负责人。”
面包车已经开动,这一段路况也不太好,苏杭小心坐着不让自己被颠下座位,一边伸手到前面单人座位上的戴眼镜中年人:“你好,秦叔。”
“伱好,苏杭,闻名已久啊,终于见到真人了。”
对方伸手过来,苏杭也更多打量对方。
三四十岁的年龄,理着很精神的板寸头,穿一套一本正经的深灰色西装,戴无框眼镜,有点知识分子的气息,但同时也不缺少一些官僚气。
郑戍明等双方握手招呼过,又主动开口,对苏杭道:“兆民可是我好不容易拉过来的,他在美国留过学过,回来后就一直很受重用,如果不过来我们这里,最多三五年,级别也就和我相当了,苏杭,我可是打了包票,如果兆民在我们这里发展不如意,你可是要负责的。”
苏杭听郑戍明这么说,几乎要立刻开口吐槽。
鬼才信。
而且,不说其他,只是最近……因为苏杭那封公开发布的‘英雄帖所挑起的热闹,很多地方都开始蠢蠢欲动地上马各种互联网项目。
河元这边,苏杭提出的方案,更是一群人哄抢的香饽饽。
因此,到底谁求着谁想要来这边,还真不一定。
不过吧,还是给老郑留些面子,不多说。
秦兆民显然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等郑戍明说完,寒暄几句,就主动道:“苏杭,也不是故意要堵你,时间紧任务重啊,我就想尽快听听你的意见?”
既然跑不了,苏杭也能只能接受:“秦叔,你问我说?”
其实,该说的思路,之前都已经和郑戍明讨论过,既然又过来堵人,显然是有其他想法。
“好啊,”秦兆民点头:“咱们这个ISP项目……嗯,我最近也了解过一些美国那边那个AOL公司的情况,发现……基本情况差别很大。”
“嗯?”
“美国的电信网络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网络非常完善,咱们呢,你或许也知道,连固话网络都还不是那么普及,这种情况下,上马ISP,比起AOL直接租赁线路,咱们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设备成本。”
苏杭恍然,这是既想要牛奶,又不想要喂草。
稍微琢磨,苏杭很快笑着道:“秦叔,你难道不觉得,这是好事吗?”
“好事?”
苏杭笑道:“按照我的推想,我是说,美国在线,只是在想法上占了一个先机,一旦美国的老牌电信厂商注意到了ISP业务的市场潜力,肯定会亲自入场,到时候,只是寄生在别人网络上的美国在线,前景就很堪忧了。”
郑戍明和秦兆民显然都是聪明人,苏杭只是这么一点拨,两人脸上都露出恍然表情。
秦兆民道:“你的意思……嗯,我明白了,咱们……付出越多,将来也越不容易被踢走。”
“没错,”苏杭说着,又笑着道:“而且,咱们情况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依旧有国企入股,将来,邮电部想要收编,也就收编了。不过,只要咱们把规模尽快做到足够大,收编的时候,秦叔,说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到时候,固话和网络,谁当爸爸,谁当儿子,还不一定呢。”
秦兆民显然没有想这么深,听到苏杭的话,隔着镜片,眼睛都是一亮。
放弃体制内的编制跑来做这个项目,秦兆民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就如郑戍明刚刚所说,以他之前的资历,再熬几年,级别就要与郑戍明相当,但那时候,他也就四十岁左右,可比郑戍明还年轻十岁,简直前途无量。
当下……
如果真把这个项目做成了‘爸爸,那前途,更是无量。
秦兆民还知道另外一些事情,比如,一直有人提起的,拆分重组邮电部的事情,一旦邮政和电信拆分,到时候,自己的机会只能更大。
苏杭和郑戍明坐在面包车二排的并排座位上,秦兆民在前面靠窗的单人位置。
听到苏杭言语,秦兆民明白了,郑戍明更加明白,却是差点要抬手给这小子一下:“你小子,正事还没做呢,别想这些弯弯绕绕。”
苏杭很无辜:“郑伯伯,你们让我说呢。”
“说正事。”
郑戍明开口,前面的秦兆民都收敛几分,转而谈起具体该怎么操作ISP项目的细节。
苏杭的态度,还是以中原省这边作为试点,然后,铺向全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