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兵指代地(1/2)
会盟之后,汉王俱酒前往西河郡首府阴晋,召集汉国军事会议,研究天下列国形势,讨论下一步军事行动。
大司马、武安君吴起;左相端木伯御;楼烦君公子信,兵部尚书、征北将军兼秦国大庶长章蟜;陇西郡守、征西将军儿良;南郑郡守,征东将军聂政;朔方郡守、镇北将军端木伯御等一众汉军军政高层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吴起第一个发言:“王上,臣已年过六旬,天命不远。然臣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纵马,尚可驰骋。今王业未成,臣心焦不已,故请命出战。”
俱酒淡淡地回道:“善!”
简单一个“善”字,就为今日这场军事会议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在汉国江山南北连成一体之后,开始东出大业。
过去每打一次大仗,每征服一地,汉王俱酒都要息兵良久,一边休养生息,一边巩固新地盘,很少连续出击。
这一次出乎意料的表态,令众人都为之一喜。
公子信拱手道:“王兄,楼烦部已全部实行郡县制,近年来牛羊繁衍,米粮颇丰。如有战,请从臣弟起。”
俱酒点点头,不作多言,继续听从其他人的解读。
章蟜道:“今有魏国上将军孙膑,在河东集结重兵,意图收复西河失地。我军若战,必击之以强。且河东、河西同气连枝,我军若下河东,北上可攻平阳、晋阳,东出可攻野王、河内,臣请渡水而击。”
孙膑在魏侯?的压力下,不得已来到了安邑,一边稳定局势,一边做出意图西渡大河,收复西河失地的姿态。
俱酒非常佩服孙膑的战略眼光,他没有组织兵力在函谷关前死磕,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河东之地、大河之上。
真实历史上,山东六国多次在函谷关前陈兵百万,合纵攻秦,但函谷关几乎没有被从正面攻破过。
历史上真正攻入关中腹的战役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312年的秦楚蓝田之战,楚军从武关攻至蓝田附近;
另一次是公元前247年的蕞之战,五国联军在庞煖率领下,在函谷关前布下疑兵,却北攻蒲坂,渡过大河,攻入秦国腹地蕞城。
当然,这两次战役都以秦国胜利而告终。
这也清晰地表明了,在战国时代,正面攻破函谷关是不现实的。蓝田之战和蕞之战,都是趁秦国不备,分别攻破武关和大河,从别的路径进入关中。
孙膑就是这种思路,他把主要兵力陈设在河东一带,而不在函谷关方向去浪费精力,战略方向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俱酒心中暗暗赞叹的原因——这家伙眼光太毒了!
不仅在座的没几个人知道魏国这么高级别的将领,居然是汉王布下的暗子。就连汉王本人,对孙膑也颇有忌惮!
这小子已经贵为魏国最高武职,如果他信念动摇,就留在魏侯手下发展,前途一样是一片光明的。不过,到了那时,汉国就有的头疼了!
儿良、聂政、端木伯御三人先后发言,他们仨对东出的方案出奇地一致,那就是进攻北赵——现在代地的赵范政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