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赵军漏网(1/2)
孙膑的兵法思想里有重要一条:“御将不胜。”也就是说,对将领控制过死,不能自主者,往往不能取得胜利。
从淇水之战的战前部署可以看出,孙膑负责点题,而龙贾、魏错、孙何三人在此基础上都有相当出彩的发挥。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更有效启发了将领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眼观全局的能力。
将领在战斗中不是死板地执行主将的意旨,而是有自己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在其中,所以仗打得相当顺利。
孙膑练兵也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将能够进行殊死战斗的士兵当作用兵的王牌,因而更加重视实战能力的锻炼。
继承了魏武卒的强兵基因,再加上孙膑这些先进理念,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五万“大梁卒”,不仅能战,而且善战,不仅敢战,而且能够做到胜战,堪称一支战国新军。
孙膑十分重视阵法的作战中的作用,也就是特别强调协调配合的作用,往往通过阵法的协作,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孙膑着述了《十阵》一文,将十种经典阵法的特点、使用、方法等一一罗列,分别为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之阵、雁行之阵、钩行之阵、玄襄之阵、火阵、水阵。
孙膑在日常练兵中,组织大梁卒对十阵进行了熟练的操演,一临实战,各种阵势变化莫测,各部之间默契配合,将赵军打得找不着北。
好不容易渡过淇水的太戊午,望着对岸被包围的赵军一点点消亡。而渡过淇水、身在对岸的同袍干瞪眼、没办法,太戊午钢牙咬碎,心在滴血。
赵军也是战国悍卒,被大梁卒逼到淇水之边,仍死战不退,拼死一搏,反而形成了背水一战的勇气,给魏军造成一定的伤亡。
赵军的表现更加激起了大梁卒的怒火,他们依仗绝对人数优势,痛下杀手,大力实施斩首行动,战斗很快变成了一边倒的血腥屠杀模式。
淇水一战,赵军被淹死三分之一、战死三分之一,太戊午所率之军损失了三分之二。
孙膑在上报魏侯的军报中称:“淇水一战,斩首五万余。”
死人是一定有的,但不一定全是斩首,最起码有相当一部分赵军是死于突发的淇河涨水。
但中国历史上的捷报,向来有夸大的成分,既可彰显勇武,又可威慑敌方。
斩首五万!
且不论军报水分有多大,淇水之战,刷新了从春秋到战国的斩首纪录,孙膑成为这个时代斩首最多的将军。
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虽然已经基本不存,但如此血腥、如此大规模的屠杀模式,尚属首次。
战争,自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走入了一种残暴模式。
大梁卒一战而成名,孙膑的大名自此也传遍天下。诸侯闻膑名而震怖。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膑恐之。
河对岸的赵军亲眼看到了对岸发生的血淋淋的这一幕,赵军军心崩溃,战斗意志彻底丧失。
孙膑一脸从容地视察战场,命令沿淇水沿岸布防,将已经渡过岸的赵军堵在卫国境内,意图在卫国的土地上,全歼来犯之敌。
之前,在太戊午的认知中,孙膑是个儒雅之人。今日一战方知,这位白面瘦弱的书生,妥妥的一位人屠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