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魂断昆仑山(1/2)

在希特拉先后两次派遣考察队前往乌斯藏地区,寻找与沙姆巴拉洞穴相关的事情上思索了一会儿,墨辰又把思绪转移到了在二战期间,另一件重要事情上面。

只见墨辰用手摩挲着下巴,自语:“其实如果只是由于希特拉个人的失误,造成德国在战争中的一些战役失利,背后有着亚特兰蒂斯文明支持的Nazi德国倒还不至于灭亡的那么快。

在二战期间,彻底改变了亚特兰蒂斯文明决策层对地表人类看法的事件,其实还是地表人类在二战期间对核武器的成功研发。

原本按照亚特兰蒂斯文明的计划,统一地表的过程中,最多不过是地表人类的一些火药武器,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以地表环境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代价,统一地表,然后让地底和地表人类,走向融合联盟,这在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决策层看来是值得的。

然而,当地表人类在二战带来的战争刺激和压迫下,让地表人类集体潜意识酝酿出了原子弹,然后被几个地表人类的科学家挖掘到,并最终提出。

原子弹对地表生态的破坏力,远非火药武器可比。在地表人类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之后,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决策层出于对地表生态环境的保护,紧急叫停了对德国的支持计划。

在短暂的讨论过后,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决策层决定,终止统一地表的计划,并尝试对地表人类的其它一些大国进行和平接触。”

想到这里,墨辰不禁回忆起地表人类研发原子弹的过程。

地表人类各国关于原子弹的研制,最初是由德国正式开始进行。

1937年,希特勒批准了德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铀计划。

不过,Nazi德国在这一时期,正对犹太人进行血腥的迫害,使得有2000多名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先后离开了德国移居美国。

而在二战爆发前夕,德国就已经有40%的大学教授失去了工作,如此一来,就致使参与铀计划的科技人才变的不够充足。

另外,德国的指挥层,还从战争的实用需求出发,把研制火箭武器放在了首要地位,而不是研制原子弹的铀计划。

从1937年到1940年,德国在发展大型火箭方面投入了5.5亿马克,约等于3.7亿美元,而铀计划的经费只有100多万马克,约等于66.7万美元。

如此悬殊的经费投入差距,使得德国在火箭方面的研究突飞猛进,而在研究原子弹的铀计划方面的经费,却造成了严重不足的局面。

除此之外,在1942年以前,由于希特拉的自大,以及对坦克和战机协同作战的闪击战模式过于自信,认为战争很快就会以德国的胜利结束,德国没有原子弹照样可以取胜,使得铀计划在较长一段时间都得不到重视,研究进展缓慢。

而除了德国本身对研究原子弹的铀计划不重视之外,同盟国在二战期间,对德国铀计划的多次破坏,也是德国始终无法制造出原子弹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得知德国的科学家将要让西门子公司负责加工会用于核试验的石墨时,盟国的特务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破坏。

而在这个过程中,西门子公司又把生产石墨的任务交给了普拉西米工厂。

然而,非常不巧的是,普拉西米工厂的总工艺师是一名坚定的地下反Nazi人员。

于是,为了破坏德国研究原子弹的计划,他在制造石墨的时候特意往里面添加了钙等杂质,使得制造出来的石墨不再纯净。

而无论是德国军方,还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都没有想到他们生产的石墨并不纯净。

于是,当德国的原子弹科学家,用这些充满杂质的石墨去做核反应堆的实验时,做一次失败一次。

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意识到石墨本身质量有问题的德国科学家们,面对这种接连失败的情况,甚至一度怀疑是他们关于原子弹的理论出了问题。

对于德国原子弹的研究,同盟国方面非常重视。其中,美国为确保他们能比德国等其它地表人类国家更快的研制出原子弹,还成立了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秘密行动小组,用于专门收集地表人类各个国家研制原子弹的情报。

1943年2月,“阿尔索斯”的情报人员,发现了德国建在挪威,用于生产重水的工厂,而重水是生产原子弹的重要原料。

try{ggauto();} catch(ex){}

2月28日,“阿尔索斯”的特务人员秘密潜入德国的这座重水厂,进行了摧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