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云南又出乱子(1/2)
应天府背靠江南,水运发达,作为弘光朝的京师,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就是各地税赋到了年底基本就能清账入库。
大明京师在北方时,朝廷一般要等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才能结算完全国各地的税赋。
现在朱由崧就不用像前面那些明皇那样,到了年底伸长脖子盼着什么时候才有钱粮税赋押解进京。
像崇祯十七年,朱由检盼星星盼月亮,最后挂歪脖子树上,也没等到多少江南的税赋。
看着年底天天都有税赋从各地押解运来京师,朱由崧的心情都变得格外好了许多。
他要求各部把来年的财政预算做出来,然后报给户部核算,最后拟条陈上来报批奏销。
入库的税银还要全部铸成新钱银圆,明年朝廷调出的财政开支,官员和军队的俸禄,主要以银圆为主。
这一阵子,兼掌户部的张有誉可谓是忙得很。
户部管理着天下户籍、土地和财政,还是下面的三库司负责仓场存储、漕粮转运等等。
地方有税赋解饷进京,户部要核实各地方的税赋入库情况,同时财政收支和钱粮奏销,都是要要经过户部审核报批。
因为有的地方富,有的地方穷,各地税赋不均衡,户部还要调理地方财政。
比如有的地方穷,那点税赋提留,都不够维持官府运转,那就得从富裕的地方调拨款项支援穷的地方,这叫“协饷”。
大明税赋改制后,大体还是按以前的运作,百分之四十的税赋留存在地方,这里包括县级的提留款和州府的统筹金,作为地方官员俸禄和公费开支。
税赋改制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的这个提留款和统筹金,具体数额需要严格遵守户部的拨款程序。
先由地方估算报备户部,再由户部仔细审核发放,地方衙门提交库存银两数额实册,户部再根据这些信息调拨各种专用款。
张有誉这一阵子都在户部衙门,忙得几天都没回家了,除了要核对各地税赋入库情况,同时还要应付各部来找他调拨钱粮的大小官员。
军政院报的各项军费预算自然是最多的,占了整年税赋的一半多,但这也得批啊,张有誉毫不犹豫的落笔直接批了。
礼部设了几所新的学院也在要钱,这个和新政挂钩,事关基层官员,也得批。
当张有誉看到工部的预算竟然要200多万两时,急得他差点没跳起来和工部的官员干架了。
但是人家工部官员说了,这200多万两预算,龙江船厂就占了大半。
龙江船厂造的船,都是要用来组建水师维护海防边贸的。
像这次皇帝陛下准备整肃两广水师,调杨展去肇庆,带走了大部分新战船,都是龙江船厂制造的。
没有水师维护海防边贸,万一出乱子,出现海盗啥的,损失的还是朝廷市泊司的关税。
工部官员说得一番话,张有誉也承认很有道理。
现在市泊司的税赋占比很重,龙江船厂造船的钱得批,市泊司关税是万万不能出乱子的,但其他方面就得减一减了,最后批了工部160万。
批了各部几份财政预算,张有誉咬着后牙槽,发现个个都是吞金兽,这税赋银真是不经花啊。
嗯?
突然看到一份天工院的预算表,张有誉顿时就火了。
一个小小天工院,竟敢搞20万两的预算经费出来,这还有天理吗?
那个天工院的宋应星,当朝廷的税赋银都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张有誉心里直骂娘,提笔就要否决天工院这笔预算款。
张有誉笔竿子顿了顿,犹豫了一会,心里叹息一声,又改成了2万两。
天工院是皇帝特意弄出来的呢,多少得给点面子。
弄完各部的预算,张有誉发现能剩下的税赋银不足200万了。
就这些还是自己东拉西扯抠下来的,这是要留着压仓的银子,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随便再放出去的。
毕竟国库没钱,他这个弘光朝大管家不好当啊,其中的苦楚辛酸张有誉是早就体会过的。
当初弘光朝初立,张有誉被朱由崧用中旨硬生生的弄成户部尚书,让一帮江南官员非常不爽。
张有誉初任户部尚书时,可谓是一把辛酸泪,因为朝廷财政问题,地方官员抗税卡税不说,几个军镇天天催饷要钱,急得他直吐血。
try{ggauto();} catch(ex){}
现在朝廷财政比起他刚上任时可好太多了,各处漕运要道,基本都是忠于朝廷的人马掌控着,地方官员想卡税就是找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