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阮大铖对武将态度的转变(1/2)

阮大铖看着李元这位威风凛凛的神机营武官,又低头看了一眼趴在地上,哼哼唧唧的武进县巡检使吴起,皱了皱眉,脑海里飞快的转动。

大明几乎每个县的重要关卡都设有巡检司,很多都是像吴起这种世袭下来的武官担任巡检使。

地方官也多是靠祖上恩荫,世代为官。

这种世袭恩荫制度,造成了非常严重冗官冗员现象,不但导致大明官僚机构臃肿,又办不成实事。

大明的冗官冗员现象,可是达到了历史之最。

嘉靖十一年,广东潮州府举子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参加廷试时,夺得壬辰科状元。

林大钦夺得状元的那篇《廷试策》,称之为古今奇文,可谓是当之无愧。

林大钦的廷试策论直指大明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即三冗:冗员、冗兵、冗费。

会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时间的积累,产生越来越多的世袭武官,和恩荫制的文官。

大明文官的恩荫制度,自一品至七品官,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

正一品子,正五品用。

从一品子,从五品用………依此类推。

这些靠世袭恩荫的文官武将,大多家世丰厚,都是从小泡在富贵温柔乡中长大的富贵子弟。

这些人平日都是高高在上,和社会普通百姓完全没有共情,当了官后,处理事时往往脱离实际,昭本宣科那都是好的,更多的是异想天开,为家族谋私利。

但是他们占据了朝廷重要的行政位置,却又阻碍了那些有能力的官员施展才华的机会。

但同时大明又是官员严重缺额的时代,简直就像是两个极端。

会官员出现严重缺额,一是因为官场风气问题,有人对朝廷很失望和消极态度。

你想想看,一个普通读书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进士进入朝廷当官,本想一展心中抱负,却看到朝堂尽是些拉帮结派,常常不思进取,靠着祖上恩荫,或者投机取巧,贿赂上官却能位于高位的家伙,你让人家怎么想。

所以有些读书人考上功名进入官场后,为了避免卷进朝堂派系争斗中,一些人就会选择退官,以此逃避各种纠纷,获得平静。

所以最后大明的读书人要么是同流合污,要么是羞于为伍,离开朝堂。

最后搞得大明朝堂上全是些文官党派相争,地方贪污腐败,大把空谈误国的伪君子当权。

大明那些世袭制卫所军官武将也好不到哪去,加之受文官压制,军队搞得完全没半点战斗力。

大明卫所制几乎被废了,这是朝廷所有人的共识,后来能打仗的兵源全都靠募兵,比如戚继光的“戚家军”,俞大猷的“俞家军”,西北的秦兵,以及辽东的关宁铁骑。

朝廷靠募兵来打仗是非常烧钱的,大明朝廷国库没钱后,募兵制度很快崩溃,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像是辽东的吴三桂,还有左良玉等。

但是历代以来的明皇却没人敢去动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卫所制度,只有当今弘光天子掌兵后才下决心废除卫所制,并清查出了大量的卫所军田。

皇帝一系列的改制,设市泊司收税,废除军户卫所制,触动了那些世袭勋贵和军户武将们的利益,并且很快就遭到了反噬。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