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农税改革(1/2)

“回禀陛下,是陈四郎。”

朱由崧脸色铁青,“锦衣卫再加派人手去无锡,那里有人竟敢堵运河,把那些胆大妄为的肇事者全抓了。”

加派锦衣卫去常州府,并不是帮阮大铖清查田亩,而是因为邢如意在常州府收粮设仓时,碰到了有人捣乱。

据说是无锡的那些米商联合漕运船帮生事,关闸把运河都堵了。

那些船帮连运河都敢堵,这胆子也太大了,朱由崧得知情况后,准备让锦衣卫再出动一批人手去处理。

锦衣卫和宫中太监是天子家臣,调他们去处理皇家商行也没人会说什么。

无锡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运河发达,京杭运河从无锡穿城而过。

自明成祖开始,无锡已经作为大明漕粮的一个重要据点存在,自然而然的,无锡三里桥米市也非常有名。

朱由崧授命邢如意,让她借助粮食经营的方式,尽快在南方各地建仓设点,设置粮站收售粮食,将来为朝廷所用。

这么做是提前为农税改革做布局。

明末的征税管理非常混乱,已经没有什么标准化,反正税赋非常多,而且每个地方的还不一样。

这已经到了不得不整合的地步了。

大明自开国至崇祯前期的税收,一直以来都稳得很,基本上每年大约在2000万两银子左右。

但是这2000万的税收,并不全是银子,多数都是以实物为主。

像是天启六年的税收有2300万两,银子只有500万两,其他的都是以粮食为主,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明朝的税赋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田税正赋,按照每户拥有田地的面积来计算。

这个正赋田税的税额并不高,按土地优良划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等田的基本税额每亩交米0.0404石;中等田每亩交米0.0273石;下等田每亩交米0.0172石。

因为粮食要运输到朝廷指定的地方,其中运输成本的损耗也需要纳税人出,这叫火耗,大概加税额的百分之七。

另一类是役,就是按照每户的壮年劳动力的数量,需要定期为官府干活。

地方官吏就是利用名目繁多的役赋来盘剥百姓。

役分很多种,很多还是由地方官府去实施摊派,比如各种物资征用,以及解运粮米等短期差役。

比如均徭,这是一种全年额定的劳役;如驿传,专门维护驿站,为驿站提供服务;还有民壮,就是服军役。

有的地方百姓服役,把帮官老爷抬轿子都算进去了,难怪大明文官爱坐轿子,大明百姓还要服役抬官老爷,简直就是离谱。

如果不愿去干这些活,也可以交钱来代替。

绝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服役,而是选择交钱,所以后来役也被分摊进田亩中,作为税收征缴。

以上这些税赋,基本上只是大明稳定时期百姓要承担的税赋。

明朝中后期时,藩王、官员、士绅的数量都增加了数倍,这些人享有优免权,加上天灾人祸,朝廷的开销增大,而大明的税收200多年都不变,那点税已经根本就不够用。

于是除了以上的税收后,还有摊派加征,比如崇祯时期的三饷:边饷、新饷、练饷。

免税特权的人多了数倍,而土地税赋只有那么多,这些税收全压在了普通百姓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