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杨信(1/2)

杨信三个月前满十五岁,十五成丁,于是月前便被发到九江郡服劳役;先是在芍陂(quebei)淤田,干了不到十天,又被发至寿春北边淮河畔的北山下修堤。

曹贼对民力的压榨,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尤以士家为甚。

杨信就是士家子,所谓士家,简单来说就是士兵之家;曹贼为绑架士兵,使其效死,便把士兵的家眷控制起来,以防止士兵反叛。

士兵在前线打仗,家眷便在后方屯田,负担各种沉重劳役,这就是士家制度。

曹贼对士家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其中的血泪,罄竹难书。

士兵在前线玩命,家眷在后方受苦。

战死的士兵没有抚恤可言,家中若还有成丁,就要补入军中为曹贼继续赴死;若无成丁,便要强行把士兵的妻子另作配给——或被豪强权贵掠为姬妾、奴仆,或强行配给其他丧妻的士兵。

屯田吏对士家的监管极其严密,行连坐制度:一人逃跑,全家斩首;一家逃跑,一屯士家都要被贬为奴隶人。

杨信便在这样压抑到几乎窒息的环境中长大。

杨信生于河北,在官渡之战爆发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建安七年,八岁的杨信随同一家老小,被曹贼举家强制迁移到汝南朗陵,于溱水畔扎根屯田。

因为杨信的父亲杨茂是俘军——杨茂原是袁大将军手底下的兵。曹贼在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连续对河北进行军事打击,俘获的袁军士兵及其家眷尽数南迁,以此削弱袁氏的战争潜力。

——杨信家中有四个哥哥,按仁义礼智信排行,他是老五,下面还有个幼妹,叫杨小妹。

说来也是一大家子,不过现在只剩下四个——或者三个了。

因为父亲杨茂在战场上受过伤,所以举家被迁到朗陵之后,大哥杨仁便代替父亲作了曹操的兵。

可是不到一年,大哥便战死了,然后二哥杨义顶上,接着二哥战死,三哥杨礼顶上,三哥战死,四哥杨智顶上...

从建安七年到建安十三年,短短六年时间,四個哥哥都没了。

四哥杨智去年冬季死在了赤壁。

那天,得知四哥没了,才三十二岁却已佝偻苍老的如同六十岁老人的父亲杨茂沉默的走出了家门。

杨信不知道再度成为士兵的父亲现在是否还活着,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家里现在到底是剩下四个人还是三个人。

身在这样一个残酷的时代,作为黔首,实在没有太多的奢求;但三个月前成丁时终于完全觉醒宿慧的杨信,原先满心的悲哀现在多了愤怒和不甘。

如果有可能,他宁肯带着母亲和妹妹逃入深山茹毛饮血,但他做不到。

屯田吏的监控实在太过严密,邻里周遭都互相盯着对方,一旦有出格的行为,怕是没来得及逃出一里地,就被逮回去砍了头。

且父亲在军中,如果还活着,他这里带母亲和妹妹逃走,父亲就要被斩首。

这只是其一。

负责看守屯田客的甲士十分厉害,这也是杨信不敢冒险的原因之一。

而即使其他的都不考虑,逃入深山老林,最终也是个死字——这个时代森林里的危险,是他上辈子所处那个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

面对毒虫猛兽,一个刚刚成丁的少年、一个普通的妇人,和一个刚满七岁的小女孩,下场如何,不言而喻。

这是杨信在完全觉醒宿慧之后的两个月里仔细观察得出的结论。

所以他只能蛰伏着,老老实实听从安排,即使心中再怎么不甘,再怎么愤懑,让他屯田他就来屯田,让他修堤他就来修堤,没得选。

当然,这并不代表杨信已经认命。

他只是在等待机会。

完全觉醒宿慧的杨信,通过观察、聆听、比照前世记忆,对自己当前的处境,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