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驾驶技术哪家强(2/2)

为此父母没少发牢骚,说明明是自己帮衬堂妹一家,现在人家反而过的比自己还舒坦。

try{ggauto();} catch(ex){}

农村亲戚,都是笑你穷怕你富,恨你有笑你无。

如果两家都蒸蒸日上,那自然是一团和气,现在被帮衬的红红火火,自己家反而捉襟见肘,那心理不平衡是在所难免的。

李惠芬也知道根源在自己那个好吃懒做的弟弟身上,不过他之所以养成现在这种恶习,终归是因为父母那偏执的溺爱导致的。

她这些年前前后后没少接济家里,但都如同石沉大海,毫无波澜。

弟弟李兆麒今年都二十二了,连个对象都没有。

“建民跟家骏他们进的酒店,年后就要开业了吧?等会儿建军回来,廖芸你帮忙问问,还有空缺的岗位没,我弟弟二十多了,还是闲人一个,老家那点耕地,根本用不上他,继续游手好闲下去,连媳妇儿都娶不上。”

廖芸听了斟酌了一下,还是笑着同意了,其实她很想说,这事大哥出面多敞亮,何必让自己也插一脚,你弟弟我连见都没见过,怎么跟徐建军开口。

但一想到妯娌之间还有那么多时间相处,没有必要因为这点小事儿闹的不愉快,到时候只能把难题丢给徐建军了。

“对了,建民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我还想问问他酒店都有啥工作不那么累人呢,我那个不争气弟弟,从小被爹娘惯的什么苦都吃不了,不提前打听清楚,那小子估计还得挑三拣四。”

听了李惠芬的吐槽,廖芸多少能够理解为什么她不找徐建国开口了,看这情况,之前应该就折腾过,吃力不讨好的事儿,谁都不愿意干第二回。

“他应该是领着对象逛天坛去了,不过这时候也该回来了。”

既然察觉到可能是坑,廖芸就聪明地避开了安排工作的话题。

“前两天你们搬新居,全家都去了,就把我一个人留下,不过建军带回来的饭菜我尝了,是大嫂你做的吧?可好吃了,我就能凑合炒两个家常菜,复杂点的就抓瞎了。”

“那天是心情好,超常发挥,其实稍微丰盛点的菜肴,根本没有练习的机会,跟饭店大厨还是没法比,弟妹你就别哄我开心了。”

“你们这批分房子的,一共有多少家啊?我们学校有一些同事,排队排了好些年,新房一直轮不到。”

“差不多有几十户吧,我跟你大哥也一样,工作了十来年,才好不容易住上大房子。”

以前医院那个住处,他们一家人都挤不下,父母来京城都得安排住招待所,现在好多了,两居室的大房间,还有客厅可以睡人,老人家来了也终于可以住进自己家里了。

“廖芸你今年是第一次没在自己家过年吧?能适应不?”

“以前下乡的时候,在农村跟知青们都能一起过,何况现在,而且今年爸妈带着我弟弟回去看我奶奶了,除夕家里也没人。”

“我记得是在顺义那边吧,这样的下雪天,还是过年,连班车都没了吧?”

“他们把那辆新车开走了,我爸妈都会开车,咱们这样的胡同巷子都有人扫雪,大路上估计更积极。”

听廖芸提到新车,李惠芬满心的酸涩,徐老二可真有本事,那些老外咋就吃他这一套,廖芸生孩子直接送了台新车,还是进口的。

那辆小汽车她在门口见过,精致好看,跟民国时候那种老式汽车一样,肯定贵的要死。

自己之前回娘家,让徐建国开着那辆面包车,他都推三阻四,宁愿把车丢在家里,骑着自行车回去。

“你弟弟不会开吗?他不是在汽车厂上班吗?”

“别说他了,我也不会开,之前怀小莱莱之前,建军说教我,却又总是嫌我这个学生笨,没持续几次,后面就被结婚生孩子给耽误了。”

廖芸仿佛是回忆起曾经的荒唐时光,脸上表情有些耐人寻味。

那时候徐建军以教她开车为借口,把车弄到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净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也是为什么廖芸学习进度很难推进的缘由。

“等坐完月子,春暖花开的时候,让他再教教我,老是麻烦人家司机也过意不去,自己会开就方便的多。”

“家里开的几台车,都是那个小日子公司置办的吧?他们可真下的去血本,建军到底是什么时候学的画画本事,光靠那个都够你们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见大嫂好奇心旺盛,廖芸就拿徐建军曾经忽悠她的说辞应对。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清楚,不过他说下乡的时候,冬天农活少,天气冷又不适合出去晃荡,他没事就窝在知青点瞎捉摸。”

“我们那时候就很傻,知青之间一本封禁的外国小说,像宝贝一样传阅,来来回回看了无数遍,陶醉其中无法自拔,闲来无事的时候,为剧情吵的不可开交,从来没有往自己创作的方向上思考过。”

想起那段傻傻的艰苦岁月,现在看来是一段有趣的经历。

但是曾经有段时间廖芸都以为自己也会像部分老知青那样,一辈子扎根农村,再无回城希望。

没想到峰回路转,让自己通过高考杀了回来,更是让自己有机会认识了徐建军这个坏种,这个世上的缘分真的很奇妙。

“上山下乡,有很多地方连吃都吃不饱,还有各种狗屁倒灶的污龊事儿,你跟建军已经属于幸运的了。”

“那些落户当地,再也回不来的,可能要后悔一辈子,那些因为各种恶劣条件把命都留在当地的,他们的父母也会心如刀割吧。”

李惠芬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收都收不住,廖芸也乐得聊这些不痛不痒的话题,妯娌俩看起来很是和谐。

“我老家那块,就有个女知青,因为一个回城的名额,被一个老不死的欺负,结果亏吃了,事儿却没办成,最后那姑娘想不开,跳河寻短见。”

“那个丧尽天良的老货,只是被调离了原岗位,现在不是照样吃香喝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