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累了就歇一下(2/2)

张无忌,无所顾忌,表示人生要勇往直前,不要畏首畏尾,才有美好的明天。

芷字用着取名寓指高尚、聪慧、文雅之义。芷是一种香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白芷,香气给人美好的感觉,古时候芷字多用于描写人们美好的品质。用了周芷若身上,非常合适。表示周芷若好像有香草那样的美好优雅的气质。说明周芷若离真正的高尚优雅,尚有一段距离。

赵敏,一个敏字,透出一股机灵劲,帮助张无忌克服了不少人生难题。

try{ggauto();} catch(ex){}

峨嵋派掌门人灭绝师太的命字,起得很绝,很能突出人物的个性,就是要对待邪魔歪道的人,要灭之绝之。

玄冥二老,一看就是邪乎的人。

离开成功的日子,是越来越近的,对追求信仰的人来说。

为了追求信仰,陈延年宁死不屈,宁愿倒在黎明前的上海。

那些革命年代的烈士,不管职位大小,每一个人,都是大写的,是了不起的,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他们不是懦夫,是英雄!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一个人的三观很重要。首先要有正心,阳明心学里,王阳明很重视一个人的正心。

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工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史少华最近研究阳明心学,颇有感触,于是拿出来和阮抱石分享。

阮抱石佩服史少华的博学多才,对阳明心学有了兴趣。

史少华说阳明心学一定要多悟,阮抱石说回去后,买一本关于阳明心学的书,好好研究。

阮抱石和史少华一样,都是初中学历,但业余时间,经常看书,所以呀,染得一身墨香。

读书人和不读书人之所以大都合不来,因为读书人身上,有书生气。

这书生气,往往和清高有关,就是有傲气。

这气质,不读书的人,是体会不来的。

不读书的人,就是大老粗。

而读书的人,就是细人,同意的举手。

读书人遇事,懂得拐弯,而不读书的人,往往撞了南墙也不知回头。

读书人即使生活不富有,也是贵而不富。而不读书的人,只能是土豪富豪,富而不贵。

富贵富贵,光有富,成不了气候。富豪不可能传到三代乃至五代以下,因为没有家族文化的传承,会被子孙败得精光。

这是关于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是史少华的想法。

史少华是喜欢读书的,当然也喜欢读书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不读书的人,往往说读书人迂腐,殊不知他们的无知,不知比读书人多多少倍。

知识分子一旦贫穷,一旦落魄,不但被亲戚轻视,也会遭到有权有势的人欺负,这是很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

当一个民族,对有文化但不富裕的知识分子普遍歧视的时候,就是这个民族最大的悲哀。

三代不读书,等于一栏猪。

金圣叹被腰斩,体现出明初的残暴统治,对知识分子的肆意迫害,超过了前面的所有朝代。

迫害知识分子的结果,朱明王朝始终没有超过汉唐,因为不重视知识分子,所以不可能在文化上真正兴旺。

时至今日,读书无用论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做体力活的,认为比读书人辛苦,所以读书人有了正式工作,收入多一点,做体力活的认为不公平。

这是短视,不重视读书人,不让知识分子的待遇提高,怎么能让文化真正昌盛?

全社会应该真正尊重读书人,倡导正能量文化,才能有文化的兴盛,有文化巨匠的出现,有鸿篇巨制的产生。

如果大多数人沉迷于赌博,一天到晚玩牌,无所事事,文化的兴盛,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要禁止赌博,黄赌毒必须禁止,要有雷霆手段,使人们不敢触碰这些雷区。

各地要有图书室,对公众开放,养成多读书多交流的气氛,要有文化的探究精神,不能死读书,这是没有前途的。

要让小学生走进图书馆,写论文,不要死刷题,一个只搞刷题的学校,是培养不出真正有文化使命的学生的。

教育的评价体制,必须有一个全新的细则,要有可操作性。

教育的各个环节,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学生的评价标准,管理者的评价标准,要科学有效,不要停留在纸面上,要能在实践中容易实施。

关闭那些抄袭成风的文化教育报刊,严格录用标准。对报刊工作人员,要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不管跳槽到何处工作,原来的成绩档案,必须算数。

对那些在文化教育工作中有黑点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永远不能进入文化教育行业工作。

一句话,文化教育工作者要有真才实学,要有干货,写的文章,必须是自己写的,而不是抄袭的。

评职称的文章,必须是自己写的,而不是出钱买的。

公开课示范课杜绝作秀,不能搞试上,要随机进行,不给上课者太多的准备时间,不能搞道具式示范课。

史少华经常思考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问题,颇有力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