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长兴大厦开业与船队大扩张(1/2)

在白家一直待在傍晚,所有人都相处的还算不错。

同时,杨文东也答应给了白家一些装修生意上的业务,不过具体怎么合作,还是得详细谈的,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那基本上就可以。

1月5日,港岛中环,德辅道:

“啪啪啪啪啪啪~~~~~”一阵鞭炮声音,在长兴大厦的正门前方响起。

杨文东、苏依依、白玉姗、魏泽涛、郑志杰、秦志业等公司的高层,聚在一起,其中还有数人拿着相机,拍着现场的照片。

等到鞭炮放完,杨文东笑说道:“大家一起上楼吧,长兴大厦内部,给各位都准备了独立的办公室,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来这里办公。”

今天是长兴大厦开业的日子,这里未来会是集团的总部,因此就将所有业务的负责人以及分公司的重要人物给召集过来了。

这时,张辉靠近了过来,说道:“杨生,有些小报的记者也来了,要不要招待一下?”

“小报记者?”杨文东想了想说道:“可以让他们去会客室休息会,但采访拍照什么的就算了吧。”

跟之前的长兴商场开业不一样,这次长兴大厦就没请外人参与,因为前者是商场,对外营业,而后者,就是自家的写字楼。

这种纯粹的写字楼开业,媒体一般不会很关注,除非是地王级别的大厦。

香港市民一般也不会在意,传媒行业没什么内容报道的时候,在报纸非重要位置提一句就好了。

这件事也已经让港华日报准备公布就行了。

“好的。”张辉点点头笑说道:“他们的本意是想采访您的。”

“采访我?让他们走正常流程吧!”杨文东淡笑说道。

虽然如今他的名字已经在香港社会广为人知,他也不会拒绝采访,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小报社就可以的。

“好。”张辉答应道。

……

众人跟随着郑志杰进入了长兴大厦的内部,在收购这栋大厦后,后续装修业务也都是由他负责的。

总栋大厦为25层,最高层自然是老板杨文东的办公处,另外几个业务的负责人,也同样在这一层,方便各种业务的处理效率。

下面两层,则是集团总部办公室的所在,这个部门不参与创造价值,而是专门协调、监督、审查各个分公司。

“这个办公室的面积还真大啊。”白玉姗来到杨文东的办公室后,惊讶的说道:“比汇丰大班的办公室还要大。”

杨文东笑说道:“2000多尺的面积,当然大。”

都来到中环中心区域了,他自然要给自己一個大面积的办公室,还附带着休息区、内部会议室、卫生洗浴间、睡觉休息的房间等等。

夸张点来说,如果自己是个工作狂人,那完全是可以一直住在这里的。

苏依依抱着小孩,好奇问道:“玉姗?你去过汇丰大班的办公室?”

“去过,不过可不是去见大班,我可没这个级别。”白玉姗笑说道:“有一次我的上司忘了资料,电话让我送了过去,也就那一次才进了大班的办公室。”

“你们大班快退休了吧?”杨文东突然问道。

白玉姗点点头说道:“是啊,盖伊大班曾经说过要准备退休了,他已经在汇丰大班这个位置上工作接近十年了,按照汇丰的规则,差不多要退了。”

“那下一任大班是谁?定下来了没?”杨文东问道。

他自然知道是桑德士,不过自己这个蝴蝶效应,可能会造成香港这边不小的影响。

白玉姗回道:“据说很有可能是桑德士先生,但这种事,也只是传言,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之前,我们这些小角色是不知道的。”

“我感觉应该是他。”杨文东笑了笑。

汇丰在60年之前,基本上都是主打一个跟英资洋行合作,华资这边,除非是何东家族、利家这样的家族,不然是没资格与汇丰进行合作的;

甚至普通华人想来汇丰存钱,都被设置了一道道的门槛限制。

唯独桑德士,却非常重视与华人的合作,可能也是因为他看出,那几家被他们英资银行看不起的华资银行恒生、东亚、廖创兴等等,都是靠着华人而崛起的。

因此,在担当信贷部主管的时候,桑德士就多次推动与华资的合作,而在他当上汇丰新大班后,更是全力推动与华资的合作,包括地产与航运。

白玉姗笑说道:“要是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嗯。”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正好后面两天我准备去一趟汇丰,也顺便拜访一下桑德士了。”

这对杨文东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了,一个愿意与华人合作的汇丰银行,只要自己抓住机会,那做地产与航运也绝对会事半功倍。

“好啊,那我带你过去。”白玉姗嬉笑说道。

第三天,杨文东带着长兴航运的郑玉华,来到了汇丰银行的总部,见到了桑德士。

“桑德士先生,你好。”杨文东握手笑道:“听说您要高升了。”

“哈哈哈,杨生的消息可真是灵通。”桑德士说道:“请坐。”

几人坐下后,寒暄了会,杨文东直入主题,道:“桑德士先生,我在日本订购了5艘新型DC267货轮,总价为720万美元;

日本当地的银行会提供一半的贷款,我这边会支付100万美元,其他的260万美元,我想从汇丰贷款。”

“杨生一次性购买5艘,倒是大手笔了。”桑德士笑了笑说道:“听说你还要购买大量二手货轮,站在商业伙伴的角度上,我有点好奇,你这扩张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我非常看好航运市场,现在全球在美国的推动下,很多国家也开始逐步下调贸易壁垒,未来的航运需求必然会越来越高;

而各种货轮、油轮的建造速度却是跟不上的,所以很长时间内,航运都是不会亏的,而我既然看好,那当然得大手笔投入了。”

就算没有67年的中东危机,未来十年的航运市场都是非常不错的生意,本质原因就是全球贸易化的开端;

特别是等到70年代后,货柜改革会大幅度降低海运成本,但损伤的主要是码头搬运生意,船只行业反而会大赚,直到80年代初期,全球造的船实在是太多了,供过于求,才导致了船灾的爆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