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老李抖起来了(1/2)

详细询问一番,韩平才知道,李翰祥要复刻的并不是完整的圆明园。当然,他也做不到对圆明园进行完整的复刻。

一来,没有精确的图纸。现存的圆明园图纸和现代建筑意义上的图纸不一样,只能说是一副写实油画。

二来,没那么多钱。哪怕不追求精雕细刻,仅仅建造个大概,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是一部电影能接受的。更别说建好后还要焚毁,没人能给他这个投资。

因此,他要复刻的只是局部几处场景。

可即便如此,这处场景的耗资也是巨大的。

为了《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燕京市在昌平郊外给李翰祥提供了一处了超过平方米的场地。

在剧组的布景设计当中,仅一处“大水法”布景占地平方米,用木料300立方米,土石方工程近千方,布景结构件近万件,用数十万元搭成。

有了这些还远远不够,圆明园既然是皇家园林,那就得有花草树木充实环境。“大水法”占地多平米,如果全部种植草坪,就要三万多元。这个年代还没有现代的草皮技术,必须要提前一年栽种,第二年才能勉强够用。

如今李翰祥理想中的“圆明园”还只是一片荒芜之地,但他的眼前却有了当年万园之园的一丝景象,他带着韩平站在空旷野地的中央,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好不得意。

以前他在香江、湾岛拍戏,尤其是拍古装戏,布景只能糊弄人,外景更是想都不敢想,在哪都拍不出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及恢宏大气,他拍出来都觉得丢人。

之前《少林寺》在香江上映时他就看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让他心动神摇,那样的景色才应该出现在他的电影中。

现在,他的梦想终于能够实现了。

有了祖国大陆的支持,这部戏的场面已经远超他当时的想象。上万平方米外景拍摄场地,李翰祥骄傲自豪的同时,回首自己之前的拍的古装片,又感到一阵羞愧。

那都拍的什么啊,根本上不得台面。

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和祖国联系,然后又拿到韩平的剧本,在诸多支持下,成为这个清宫系列历史大片的导演。

韩平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李翰祥在那吹牛,哦不,是阐述拍摄理念。

诸如出动数千乃至上万人拍摄战争场面,出动上百人拍摄大朝会,又比如从全国找来上百妙龄女子出演清帝后宫嫔妃等等。

他很能理解老李同志的感受。

拍一部电影,造一座城,没几个导演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就说他那个大侄子吧,简直就是造成狂魔。

为拍摄《风月》,陈恺歌建了一座老上海城;为拍《摄荆轲刺秦王》直接建造了一座占地面积200亩的秦王宫,里面有王宫宝殿共27座;为拍摄《赵氏孤儿》,建了一座“晋城”;为了拍《妖猫传》更是花了6年时间,在襄阳建造了规模庞大的长安城。

李翰祥要在国内拍电影,政府部门给予的支持是全方位的。燕京市政府提供场地,合拍公司、燕影厂、青影厂负责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将来除了草坪外,这里、这里还有这几处地方,全都要移植名贵的树木,云杉、米兰、棕竹、龙柏、桂树……这些都弄好了,才有那么几分皇家气象。”

李翰祥说到这里,面上难掩得意之色,仿佛将军在向别人炫耀他的战果。

按照李翰祥的设想,“大水法”周围要有大片大片的草坪,还要有无数名贵树木。

韩平说出自己的疑问:“名贵树木可以租借,暂且不提,种草坪来不来得及也令说,就说其中的成本,李导考虑过吗?”

“这……我算了一下,大约需要三万块,投资还算充足……”李翰祥迟疑道。

韩平摇摇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李导,账不是这么算的。草坪不是说种下后就完事了,为了保证的存活,浇水施肥,以及除虫,照看,修剪都需要钱。要是枯了,黄了,还要重新不种,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闻言,李翰祥也失去了刚才的从容,他眉头紧锁,连忙问:“你说的很有道理,是我想的太简单。”

旋即,他握着韩平的手,问道:“韩导,你有没有好的办法?”

韩平摸着下巴,半晌有了办法,他说:“李导,你觉得用春小麦来代替草坪如何。”

“春小麦代替草坪?”韩平的大胆提议让他吃了一惊,“这……这可以吗?”

韩平说起春小麦的特点:“春小麦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播种,生长期短,株矮穗大,二十多天就能长两寸多高。只要面积上去了,密密麻麻的看起来跟草坪没什么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