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让你装逼(1/2)
诗赋考完后,终于轮到最后一科经义。
慕骁行一看题目,论毛遂自荐与太公钓鱼。
这两个典故很常见,就算是蒙学的孩童都一清二楚。
毛遂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意思是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太公钓鱼的历史故事更是人人皆知,留下了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题目不过区区十个字,而一篇经义通常也在千字左右,但考试时间足足两个时辰,可见经义这一科难度之大。
从表面上看,毛遂自荐是自身主动引荐自己,太公钓鱼是被动等待伯乐,古往今来,多少才子怀才不遇,有能力却无处施展,正是缺乏毛遂这种自我推荐的勇气和自信。
但这个论点中规中矩,慕骁行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这么写,凭慕骁行写经义的水平,别说脱颖而出,就算混个乙末的合格成绩都相当难。
其他考生为了书院的入学考试,每隔几天就要写一篇经义练笔,而且常年坚持不懈。慕骁行在经义考前冲刺班总共就写过四篇,还是那种平庸至极、毫无亮点的经义,撑死也就是丙上的评分。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慕骁行思前想后,要想考个好成绩,必须出奇制胜,立意与众不同,而且必须能自圆其说。
对于毛遂和姜尚这两个历史人物,慕骁行很了解,问题是如何才能与众不同。
毛遂是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后来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姜尚相传是东海边之人或牧野之人,自小家境败落,半生微寒,曾在朝歌为商纣做事,后离开朝歌周游列国……
慕骁行苦苦思索,突然眼前一亮,恍然大悟,拍案大笑。
“我明白了!”
“谁说太公钓鱼是被动等待伯乐,姜太公非西岐之人,原本在朝歌,后来千里迢迢跑到西岐,这能叫作被动吗?姜太公来到西岐在渭水之滨垂钓,这可不是被动等待,而是做足了功课。周文王虽然求贤若渴,但是不走寻常路,毕竟是精通先天八卦又写出《周易》的人,当然不一般。所以姜太公才精心设计了直钩钓鱼的套路,幸好西岐的老百姓也很八卦,把消息传到了周文王耳朵里,这套路哪里不主动了?毛遂自荐虽然主动,但有自夸之嫌,姜太公是让别人来夸自己,显然更为高明。”
慕骁行思路一通,眼前顿时觉得豁然开朗,拿起笔准备开始写,但很快又被难住了。
毕竟平常经义写得太少,虽然脑子思路很宽,就是不知如何下笔,直想得焦头烂额。
很快一个时辰过去了,慕骁行才只写了一个开头。
“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再不写就写不完了。”
于是慕骁行只能提笔硬着头皮往下写,绞尽脑汁压榨自己那点可怜的才学,总算赶在考试结束前半刻钟写完了经义。
“呼……”
慕骁行长舒一口气,这特么比跟先天境高手打一架都累啊。
try{ggauto();} catch(ex){}
“当当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