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南沙群岛向东北航行(2/2)

南通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鲲鹏”一号的科考队员们。随着船只缓缓靠近这片神秘的海域,考察队员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投入新的科考任务。

在南通礁附近,考察队发现了许多沉没的古老船只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历史上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也是研究南海地区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考古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对这些遗迹进行了测量和记录,希望能够从中发现更多有关南海历史的秘密。

除了历史遗迹外,南通礁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考察队利用先进的声呐设备探测到了大量鱼群的存在,这些鱼群对于当地渔民来说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考察队还收集了一些水质样本,分析了南通礁周边海域的水质状况,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科考过程中,考察队员们还目睹了一群海豚在海面上欢快地嬉戏的场景。这些可爱聪明的海上精灵给考察队员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海洋生命的神奇和美丽。

随着科考任务的深入进行,考察队员们在南通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表示,将继续努力探索南海的每一个角落,为揭示这片神秘海域的秘密贡献自己的力量。

离开南通礁后,“鲲鹏”一号驶向了更为偏远的皇路礁。与前两个科考点相比,皇路礁显得更为神秘和荒凉。这里的海域能见度较低,水流湍急,给科考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皇路礁是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在弹丸礁西南约25海里。位于北纬6度57分,东经113度35分。低潮露出,为一长约1海里的完整环礁,无礁门。东南部有海拔0.6—1.2米之圆形珊瑚礁块。东北侧也有较大珊瑚礁块出水。北、东北、西北和南方有沉船共四艘。

皇路礁是中国固有领土,行政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三沙市。

其中文名和外文名及别名分别是皇路礁、Royal charlotte Reef、五百二。

皇路礁位于弹丸礁西南、南通礁的东北,它直径2公里,浅湖完整,无门口发育,东南有礁头出露,高0.6-1.2米,其形状呈现卵形,是个巨大的球状珊瑚礁块。皇路礁是个大礁,它位于“危险地带”以南,在弹丸礁西南大约25海里。低潮露出,是一个长度大约1海里的完整环礁,无礁门。

其名称来源经历了以下过程:

1935年中华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名称为无劳柴乐礁。

194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方域司公布的名称为皇路。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为皇路礁。

我国渔民向称五百二。据说,我国渔民曾在此拾获锡锭(锡锭)520个,故名。

有些外文图书称为Royal charlotte Reef.。

在这里的海中考古有以下重要发现:1994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11版刊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恒杰的署名文章《南沙群岛考古行》,部分内容有:

随后,我们驶向皇路礁。皇路礁也是一个潮退即露的环礁,在这个礁盘上大家共采得多件青花瓷片,器底款有“荣合”、“富”字等,一件为螺旋纹,大都是广东民窑产品。其他还有“熙宁重宝”古币等。再南行40余海里,我们就到了位于北纬6°20'的南通礁,趁退潮之时,几位渔民和我一起登礁。尽管礁砂刺脚卵石滚滑,我们仍采到宋元到明清时期陶瓷残片和数

考察队首先对皇路礁的水质和底栖生物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显示,皇路礁的水质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底栖生物种类依然丰富,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品种。这些发现为评估南海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在皇路礁的科考过程中,考察队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狂风巨浪让船只剧烈摇晃,科考设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面对这场危机,考察队员们没有慌乱,而是迅速采取措施固定设备,确保人员安全。船长则凭借丰富的航海经验,成功驾驭了船只,避开了风暴中心。

风暴过后,皇路礁的海域恢复了平静。考察队员们继续投入到科考工作中,对受损的设备进行了修复和调试。他们的坚持和勇气不仅保证了科考任务的顺利进行,也让整个团队更加团结和默契。

在皇路礁的科考活动中,考察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些疑似非法捕捞活动的迹象。他们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了这一情况,希望能加强对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的监管力度,保护这片珍贵的海洋资源。

完成了对南沙群岛多个科考点的考察后,“鲲鹏”一号开始踏上了归途。在返回港口的路上,考察队员们对此次科考活动进行了深入总结和反思。

他们回顾了整个科考过程,梳理了取得的成果和发现的不足之处。同时,他们也对未来的科考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和设想。他们表示,将继续深化对南海地区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为揭示这片神秘海域的秘密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考察队员们还就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科考效率、保护海洋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呼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海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动全球海洋事业的发展。

当“鲲鹏”一号缓缓驶入港口时,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海面,将整个港口映照得格外艳美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