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京城居大不易(1/2)
余利民闻言点点头,朝着杨兴武挥了挥手。
杨兴武见此小心打开门走了出去,离开办公室走在校园里,回想起最后与老师的对话,不由得叹了口气。
感慨了好一会儿,杨兴武调整好心态,这才抱着一堆貂皮围脖,拿着蜂蜜和鹿角回了宿舍。
“哥几个,我给你们带了好东西。”
杨兴武一屁股撞开宿舍的门,走了进来。
“啥东西?”
“我看看!”
张卫军和孙俊才几人听到动静,纷纷看了过来。
杨兴武走到书桌跟前,把东西全都放了上去。
“卧槽,鹿茸、貂儿,你从那弄来的这些东西?”
张卫军下了床,走到桌子跟前,拿起围脖和鹿角仔细看了看,这不就是他老家的东西吗?
“这就是貂皮?摸起来可真暖和啊!”
孙俊才拿起一条貂皮围脖,摸了摸感觉很是暖和。
“是啊!听说不沾水,也不知道真假?”
“我看看!”
冯国良一听貂皮顿时跑了过来。
看到众人的表现,杨兴武也没卖关子。
“还记得年初咱们写的那个人参创汇计划吗?
广交会的时候遇见了他们的负责人,简单聊了一下,俊才知道,这是信你们看看!”
杨兴武说完把信递给了冯国良几人。
冯国良接过信当即打开看了起来,张卫军和林志远四人也凑了过去,看完信后,众人又看向了孙俊才。
“喔噢!我想起来了,当时那個田志军还拉着你感谢了好半天?他们的人参卖了一万多盒,创汇十万多美元,就是不知道他们最后创汇多少?”
孙俊才看完信,发现舍友们都看了过来,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当时的情况。
“原来如此?这么说咱们成功了?还记得余老师说项目成功的话可以保研?那这些咱们可以深造了?”
“差不多,不过余老师还要给东北发函,确认无误后才能实行。”
“太好了,这下省事了,不用考研了。”
“是啊!”
“听说研究生津贴更高啊!”
“确实不低,你们要读研吗?”
杨兴武闻言看向了一众舍友。
“还不确定,咱们还有两年半才毕业,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到时看看分配什么地方吧?好的话就去,不好就读研呗!到时毕业了应该能去更好的地方。”
“这倒是个好办法,相当于多了一次选择机会。”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不过有了余老师的承诺,咱们也算是有条退路了。”
“你呢?兴武,要读研吗?”
“我也不确定,到时看情况吧!现在还早,未来的变数也很大。”
“确实!”
张卫军几人听到保研的信息,很是开心,想了一下又觉得未来变数太大,现在也不太好做决定,不过有了保研也能作为一个备选项,也算是有个不错退路。
知道保研的消息后,几人讨论了一番,打算到时再做决定,又把目光看向了桌上的貂皮围脖和鹿茸。
“这哥们挺舍得啊?送的都是紫貂!”
张卫军拿起一条棕黑色的貂皮围脖感受了一番。
“紫貂不是紫色的?咋是黑的?”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
张卫军闻言顿时乐了起来。
“哈哈!只是叫那名字,紫貂又名黑貂,俺们都叫它大叶子,在长白山生存,皮毛特别细腻。
具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特点。”
“原来是这样,我说咋这么暖和?”
孙俊才说着拿起一条围脖戴在了脖子上。
“我们那边可比京城冷多了,有了这东西倒是能安稳过冬了。”
张卫军说着又拿起一根鹿角看了起来。
“咦,这是梅花鹿茸,还是二杠的,品质还行。
鹿茸和貂皮都给了,也不把人参送过来,好歹东北三宝凑齐了啊!”
张卫军不由得吐槽起来,看到桌上的蜂蜜又拿起来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这蜂蜜看不出来,都结晶了,冬天了喝蜂蜜水不错!”
“倒是都送了,有根老山参,还有瓶林蛙油额给了余老师,围脖和鹿茸也给余老师留了一份。”
“那哥们还挺会送的,林蛙油是上好的补品,大多都在长白山那边,前些年都快没了,他能找到估计废了不少心思!”
“好歹也是百货公司的负责人,找这点东西应该不算难吧!”
“这倒是!”
“对了,卫军,你要是有渠道的话,过年回去帮我整俩貂皮大衣来,再弄点林蛙油和人参啥的,咱们哥几个一起分分!
那些东西咱们没分着,不能让哥几个吃亏。”
“说这干啥?咱们年轻,要这些也没啥用,余老师年龄大了,吃这些刚好补补!”
“是啊!送老师是应该的。”
“对,不用如此,送老师是应该的,即便我们在也会送的。”
“是啊!”
杨兴武看到众人的态度,心里微暖的同时,再次表态。
“话虽如此!总归是我自作主张了,当然我要这些东西,除了给哥几个分点,也是想着给家里人用,以前是没有钱,现在有了钱,自然也得给家人准备上。”
“这倒是!”
“也是!”
“你可是高看我了,貂皮还行,有钱就能买到,野山参可不好找,林蛙油那就更难了!
这玩意儿在长白山都快没了,这两年听人说开始养林蛙,也不知道效果咋样?现在都是有价无市!”
张卫军听到这话,感慨了一番。
杨兴武闻言顿时就熄了心思。
“这里有六条围脖儿,咱们一人一条,这瓶蜂蜜咱们自己留着喝吧!”
“好嘞!”
“行!”
六人说完一人拿了条围脖。
“对了,余老师建议咱们写篇有关人参深加工的方案,你们怎么看?”
“这是应该的。”
“是啊!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何况这些特产确实非常好!这个貂皮围脖送的也很好。”
分完围脖,杨兴武把围脖放进柜子里就去了图书馆。
既然有人想拿院子换他的美元,他也得了解了解四合院不是?
京城的四合院他早就久仰大名,但是对于四合院的知识他还真不太懂,现在去图书馆刚好去补充一下知识,别到时被人蒙了。
来到图书馆,座位依旧爆满,杨兴武进来后找到有关建筑类的书籍,翻到有关四合院的介绍,当即站在书架前看了起来。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
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了门房的屋舍来封闭,呈“口”字形的是一进院落;“日”字形的是二进院落;“目”字形的是三进院落。
看到这里杨兴武明白过来,他家新盖的那个房子就是三合院,如果再给大门那道墙盖个倒座房就成了四合院。
翻看完有关四合院的介绍后,感觉增长了不少知识,单单一个大门就有好种规格,根据主人的地位等级不同四合院的街门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
除了王府大门是在正中间开门,其余的四合院的大门都在东南角。
王府大门顾名思义对应的王府建制,这样的四合院不是他所能染指的。
广亮门和金柱门是以前的官宦人家,这两个类型的四合院他还能想象一下,估计老师的那位故人就是这种四合院,其他的四合院可要不上什么价格,更别说用来换外汇了。
彼时不过85年,房子多是分配,京城的四合院大多都沦为了大杂院,人们都向往住楼房有暖气有自来水,普通四合院都要不了几千块,换成外汇更没多少了。
心里有了计较后,杨兴武有些期待起来。
第二天,杨兴武刚回到宿舍,就听到了宿管大爷让他接电话。
杨兴武听后感慨,这位倒是沉得住气,他以为电话昨天就来了,结果等了大半天也没等到,没想到今天刚回到宿舍就听着信儿了。
来到宿舍楼门口,等待了一会儿,电话再次响起,任凭电话铃声响了一会儿,杨兴武这才接起来。
“喂?”
“喂,你好请问是杨兴武杨同学吗?”
“是我!您请说!”
“杨同学你好,想必余教授和你谈过了,不知道你这两天方便吗?咱们见面聊聊?”
“很急吗?”
“比较急,还望杨同学赏脸!”
杨兴武听到这话有些无语,很急你昨天不打电话?隔了一天才打,搁这熬鹰呢?
“您好,我还要上课,明天下午倒是有空,您下午时间可以吗?”
“可以可以,太感谢杨同学了。”
“您客气,那咱们约在哪见?”
“恭王府门口怎么样?”
“好家伙,那王府是您家的?”
“嗐,咋可能?只是那边好找一点,那咱们就约明天下午两点见?”
“成!”
杨兴武闻言应承了下来,两人又客套了一番,这才挂断电话,付了钱,又陪着李大爷闲聊了几句,这才回了宿舍。
晚上,杨兴武和赵晓雅两人漫步在校园里。
赵晓雅戴着杨兴武松的貂皮围脖。
“这围脖可真暖和!”
赵晓雅有些爱不释手地摸了摸脖子上的围脖。
“那当然,能称得上东北三宝的东西自然差不了,有了它,这个冬天就好过了。”
“你的给我了,你戴啥?”
“我抗冻,再说还有雷锋帽呢!”
赵晓雅闻言没有说话,心里已然有了打算,两人就这么在校园静静地走着,走到一处僻静处,这才坐下休息。
“差点忘了,猴票真的很值钱吗?”
“怎么突然问这个?”
“是兰英问的,她看到你创汇成功,又看到我买了那么多猴票,如果有机会的话,也想买几张试试!
这事儿有戏吗?”
赵晓雅说完坐起身子目光炯炯地看向杨兴武。
“确实有戏,但是需要时间可能比较长,估计还要七八年才能达到我说的价格。
不缺钱的话可以买几张放着,特别是那种错印的猴票,价值更高!”
“错的还能更贵?这是什么情况?物以稀为贵吗?”
“对,猴票一共发行了五百万枚,只有十几枚错版的,这下错的反而成了稀有邮票,身价自然倍增!”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