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学生会的邀请(1/2)

“晓雅,你这次的采访写的可真不错!

言语之间尽是溢美之词,恨不得把杨兴武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

难道真的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嗯?”

胡兰英拿着校刊,揶揄地看向赵晓雅。

“胡说啥呢?青年报和京城晚报都是这么说的,我只是参考了一下,又从其他角度论证了一番!”

赵晓雅闻言当即反驳起来。

“好像也是哦!”

胡兰英听到这个解释点了点头,忽然又问道:

“你把他写的那么好,不怕引来竞争者啊?你俩现在还没公开,肯定会有不少女生再次对他发起追求,还记得去年开学典礼结束后,就有不少女生给他情书。

你真不担心啊?”

“担心这做什么?这不恰恰说明我眼光好吗?

如果仅仅只是追求就能追到的话,他早该有对象了,怎么会轮到我?”

赵晓雅对于好友的担心,并未放在心上。

在她看来,感情并不是追求来的,而是靠的互相吸引与默契。

“那是,咱家晓雅也不差,经常有学长给你写诗呢!”

“你呀!真是无聊!”

赵晓雅没好气的白了一眼胡兰英。

“嘿嘿!”

胡兰英笑了笑没说话,又拿起校刊看了起来,看完校刊后,她忽然想起两个月前赵晓雅买的那些猴票。

前几天,三人一起吃饭时候,自己还警告过杨兴武,如果敢负了晓雅就阉了他。

虽然当时就知道了杨兴武创汇成功,她也没個具体的概念,只是觉得很厉害,不愧是理科状元!

但是如今随着报社和校刊的报道,自己好像低估了杨兴武创汇的意义,再联想到赵晓雅花光积蓄买来12张猴票的事儿!

莫非这是杨兴武说的?如今杨兴武创汇成功,那是不是说明猴票的以后有可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

毕竟赵晓雅是以这些猴票作为后路的,杨兴武跟央美签协议的时候,她也在场,如果创汇失败,十一万的外债还是要还的,这些钱足以压的杨兴武喘不过气来,在她看出赵晓雅和杨兴武的关系后,再联想到赵晓雅买的12张猴票,莫非这些猴票的价格能到一万?

想到这里,胡兰英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也太夸张了吧!

如今的猴票并不便宜,光一张就已经十来块,五年前刚发行的时候才八分钱,到现在已经涨了一百多倍了,要是真能上到一万的话,那这可真是上天了。

胡兰英心里盘算着,如果真能涨到这么高的话,自己也买上几张存起来,说不定可以小赚一笔。

想到这些,胡兰英当即看向了赵晓雅。

“晓雅,你跟我说实话,你买猴票是不是杨兴武让你买的?”

“啊?没有啊!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赵晓雅听到问题一头雾水,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胡兰英为啥会这么问?

“那你两个月前花了快两百,为啥买这么多?”

“我……哎呀!你问这干啥?我想集邮不行吗?”

“那有集邮只买一个邮票的,再说你看你一说慌,眼神就不敢看人,还说不是?快说说,我有正经事儿!”

胡兰英看着赵晓雅的眼神,顿时就明白了,当即催促起来。

“确实不是杨兴武让我买的,但是他说,猴票可能会像君子兰一样,涨到好几万,跟央美签协议的时候你不也在吗?

我当时想着如果创汇失败!靠这些猴票说不定翻身,我就买了,但不是他让我买的。”

“我知道,要是他真的让你买了,那我可就要棒打鸳鸯了。”

胡兰英调侃了一句,忽然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那你的担心创汇失败了,为啥不担心猴票万一涨不起来呢?”

“十一万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谁不想试试?就算失败了,这二百块在十一万面前也是杯水车薪!”

赵晓雅回想起当时的心情,也算是破釜沉舟。

“好在他成功了,那这么说来,猴票也真的会像他预测的那样?跟君子兰价格差不多?”

“他是这么说过,但我也不确定。”

“那你帮我问问呗!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打算也买几张,放起来,等到价格起来再卖了。”

胡兰英说着畅想起以后的日子。

“行,我给你问问。如果真能涨起来,到时我分你几张。”

赵晓雅闻言明白了好友的目的。

“不要,现在票那么多,我自己买就好,要你的干啥?万一真赚钱了可就说不清了。”

“那要是赔了呢?”

“赔就赔了呗?几十块我还是赔的起的,要是赚几万就算你不要,我心里也膈应啊!”

“那好吧!”

赵晓雅闻言点了点头。

胡兰英见此大喜过望,目的达成后,两人又聊起了轻松的话题。

“对了,晓雅,马上到你生日了,咱们专业的男同学可都在铆足了劲给你写情书呢?还有各种诗歌!听说还有好几个学长呢?

你这下真的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啊?”

“烦人!”

赵晓雅闻言给了胡兰英一个白眼。

“哎呀,别生气嘛?你说杨兴武会准备什么礼物?雪花膏?书?还是其他的?总不能写诗吧?

他现在有钱了,应该会给你买友谊的雪花膏吧!”

胡兰英涛涛不绝地说着。

赵晓雅闻言也有些期待起来。

……

11月21日,农历十月初十。

三川市刘家庄。

李有福家里今天一大早就热闹了起来。

“槐花、桂花、春花、秀儿都来了?来快进屋喝碗红糖茶!

小英快给你们这些婶子倒茶!”

“哎!知道了。”

李秀英听到母亲的声音,连忙去了灶屋,拿碗放红糖,再倒入开水,拿筷子搅拌好,再端到堂屋。

“婶子喝茶!”

“哎!秀英来了,快过来坐!”

韩春花看到李秀英进屋连忙招呼她坐下。

“春花婶儿恁坐下歇歇,先喝口茶,一会儿还得麻烦恁了。”

“嗐,说这弄啥?俺是恁婶儿,都是应该嘞!秀英也成大姑娘了,马上要嫁人了。”

“可是嘞!秀英这是要享福了啊!

听说杨兴文家里,可是八间大瓦房,东屋三间就是给杨兴文准备的新房,家里还有自行车缝纫机,还有牛。

家里恁拽可比咱们强多了。”

“那是嘞!谁让人家有个大状元亲弟弟嘞!报喜嘞时候我跟你们说,那小轿车都来了十几辆,省里都来人了,我类个乖乖,长恁大都没见过这事儿!

听说那杨家庄,交公粮都没人敢为难了,这两年交粮快嘞很!搁咱这不折腾两天就算烧高香了。”

张槐花说完喝着茶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眉毛眼睛一起动,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那是嘞!谁让杨兴武有出息了,听说状元毕业就能当大官,那些粮站嘞人敢为难?活腻了?”

李有福听到众人的议论,拿着烟斗就走出了堂屋,对于四人的议论,他也算是深有感触。

刘家庄80%的人姓刘,他这个姓李的生存在这样的村子里天生就矮人一头,大姓欺负小姓的事儿,经常有发生,就拿分地来说,最好的地绝对轮不到他们这些小姓的人来分,分完地还不算,每到摊派,小姓的人总是吃亏。

这些年来他们一家可是受了不少气。

好在随着今年闺女找好婆家后,日子陡然有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以往的摊派少了不少,原先占他家地的人也主动让了出来,还带着东西来赔罪。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家闺女找了个好婆家。

李有福也没想到,活了大半辈子的他还能靠着女婿风光一把。

李有福家里,李秀英和母亲陪着四个婶子唠嗑聊天,眼见阳光照进院子,众人连忙起身开始忙活。

李秀英先是在地上铺了块布,再把棉花和被面全都抱到院子里。

今天是给她缝喜被的日子,家里一共来了四位全福人。

所谓“全福人”,是指儿女双全,父母公婆俱在的妇人,且三年内没有给人缝过寿衣,家里没有办过丧事。

缝喜被的时候都要请她们来,讨个吉利。

北方农村里缝喜被,并无太大的讲究,一般在双偶数日子就都可以,即农历月份是2、4、6、8月这样的,日子也是。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十,取十全十美之意!

喜被也叫合欢被、嫁妆被!是女方的嫁妆。

这个的时代棉花并不便宜,女生出嫁家里一般都会提前种上棉花,等到棉花收获后,请人弹好后再制作喜被。

缝喜被也有些讲究,除了请全福人和双数日子以外,被子也要双数一般女方出嫁准备的被子一般都是四床到八床被子,被子重量也是双数,一般是四斤、六斤、八斤为主。

除此以外,缝喜被一但开工要在一天内完成,不能过夜,否则就是不吉利。

两米的被子要用红线,整床喜被要一根线缝到头,寓意夫妻到头,千里姻缘一线牵。

缝喜被的线中间不能打结,如果打结,就意味着以后夫妻生活中会经常吵架,有心结。缝喜被过程中线不能断,否则不吉利。

因此,缝喜被的人要在下针前,反复检查线,并留足线。

韩春花和张槐花拿出龙凤呈祥的被面,贴着棉花对齐后,穿针引线后比画了一番,留足线就开始缝了起来。

喜被的被面一般红色和绿色的,红男绿女,姻缘成双,

图案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鱼跃龙门等等。

韩春花、张槐花几人一边缝喜被,一边闲聊。

“秀英啊!恁家可真疼你啊!乖乖,谁家舍得陪嫁十床被子啊!有个六床就不错了,以后嫁人可得想着点家里啊!”

“就说嘞!秀英呐!那杨兴文弟兄俩儿,杨兴武是个有出息的,肯定不会跟你们争家产,还有两个小姑子,她们都是闺女,嫁了人,家产也没她们的份儿!你嫁过去安生过日子就中!”

“婶子,俺知道。”

李秀英听着几个婶子的交代,认真地点点头。

“哎!对了,嫂子,杨家给了多少彩礼啊!”

“是嘞!嫂子快说说啊!”

“他家恁拽,应该给不少钱吧!”

“就说嘞!盖了转瓦房,还有牛,还有自行车和缝纫机,比起城里人都不差了。”

“就是说嘞!”

四个妇人越说越兴奋,纷纷看向了一旁的妇人。

刘秀英听着四个婶子的话,没好意思继续听下去,当即回了屋。

“不少了,彩礼一百嘞!”

许杏花闻言说了出来。

“咦,咋恁少哎!”

“就是嘞!他家恁有钱,才给这一百块钱?太看不起人了吧?”

“就是说嘞,听说他家去年卖麦仁都赚了上千了,这也太少了吧!”

“是嘞!”

韩春花和张槐花四人听了这个彩礼,纷纷为许杏花打抱不平。

try{ggauto();} catch(ex){}

“多少算多?俺是嫁闺女又不是卖闺女?日子过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咱们就别掺和了。”

许杏花听着四人的话,心里不由得撇了撇嘴。

真要听他们的这门亲事非黄了不可,对于闺女的婆家她自然是满意的很,家里这大半年的变化,她们一家都是看在心里,是以在对待彩礼的问题上,他们还是看的比较开的。

“嫂子,俺不是这意思,俺就是觉得这杨家恁有钱,还舍不得花钱,怕秀英嫁过去受苦。”

“就是嘞!俺又不是说你卖闺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