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张君牧买房(1/2)

张蓁蓁的小学同学加童年玩伴张君牧从柬埔寨回国休假,四处看房子,征求张蓁蓁的意见在哪里买房子比较好。听说他家只有厂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一间十三平米的宿舍,一套房子也没有时,张蓁蓁觉得震惊不足以形容自己的感受,问他这些年住在哪里。张君牧说宿舍楼的人大多数都搬走了,对门邻居把房子借给他住。

张君牧的父亲是比庄敬早两年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车间做纺织技术指导人员,后因身体原因病休在家,母亲以前是实业公司食品加工厂的家属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清退家属工时回家,再没有出来工作。夫妻二人在宿舍楼后的空地上种菜,在家属区摆摊,除了病休工资和困难补助,靠卖自己种的菜补贴家用。

张君牧在柬埔寨工作了四年后,攒了一笔钱,够付首付款,想自己买套房子。

张蓁蓁用“一穷二白”形容张君牧的处境。与他们同龄的厂子弟,有的家里有多套房子,至少一套婚房家里是给准备好的。张蓁蓁是女孩子,父母也为她准备好了独立生活的房子,被她卖了,加上爷爷给的钱,换了一套足够三代人生活用的房子。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不说社会上几乎人人买房的高潮时期,就是大公纺织厂前后多次建房,前期卖给职工的都是成本价,后期虽然也开发商品房,但明里暗里给内部职工都有很大的优惠。张君牧的父母是如何做到从不动心买房的,对张蓁蓁来说,是一个难解之谜。

庄敬认识张君牧的父亲,但是几十年之间没有来往。大公纺织厂职工没有房子,也没有存款,庄敬也感到惊讶,前三批到柬埔寨和越南工作的职工回国第一件事就是换房,没房子买房子,有房子换大房子。有些职工除了在家属区,还在济南市区买房。

张蓁蓁纳纳闷:“在几十年新房换旧房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家是怎么做到一穷二白的。”

庄敬问陈总是否认识张君牧的父亲,陈总说张父身体适应不了车间的高温环境,没上几年班就病退了,开始领病休工资,后来靠低保生活,厂里每年都会给他家发困难补助。听说张君牧要买房子,陈总叹息一声:“是该买房子了,他比蓁蓁还大一岁。”

陈总建议张君牧先在宿舍区买一套装修比较新的二手房,装修一套房子耗时耗力,他还要出国工作,他父母也指望不上,买了新房没有时间装修就只能一直空置着。

张君牧带着父母一起看房子,他们看中的房子都是又破又旧的小房子,虽然价格确实低,但是张君牧想住得好一些。长到二十七岁,他还没有住过单元房,在家里住宿舍,在学校、在单位也是住宿舍。苦恼万分的张君牧约张蓁蓁和陈智慧吃饭,让她们带上各自的家属。张蓁蓁给庄敬留言说:“还是我请客吧,花他的钱有负罪感。”

不用喝酒,张君牧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苦恼。张蓁蓁听明白他与父母在选房子上有分歧,她不解地问:“你用自己的钱买房子,为什么要听你父母的意见?”

张君牧愣住了,反问:“不用听父母的意见吗?”

张蓁蓁问他:“你父母有买房子的经验吗?”

张君牧表情更加愣怔,他父母没有买房子的经验,没有与人打交道的经验,没有职业生涯经验,所以给不了他指导性意见,他的人生需要自己走。愣了一会儿,他的眼圈慢慢地红了,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内心那种空荡荡的感觉来自何方,他的背后没有任何支撑,人生的所有事情都需要独立完成,不仅如此,他还需要承担起改善父母生活条件的责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