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疏陈黄巾——杨赐(1/1)

杨赐,字伯献,弘农郡华阴县人,东汉时期名臣,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杨赐出身“弘农杨氏”,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后以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建宁三年,拜光禄大夫,又升为司徒,因直言劝谏被免,因屡现灾异,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陈述时事,后为国三老,转任少府、光禄勋、太常等职。黄巾起义爆发后,杨赐因与灵帝争辩而被罢免,灵帝移居南宫时,得到杨赐在事前关于防范起义的上书,于感悟之下封其为临晋侯,又拜尚书令、廷尉,杨赐推辞,以特进回府。中平二年,杨赐再任司空,不久即去世,获赠骠骑将军,谥号“文烈”。

杨赐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立志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在家乡建立学堂,教授学生,不接受州郡邀请做官,灵帝刘宏要上学读书,先帝命太傅,三公从民间选拔那些在社会己有名望的学者给刘宏当老师,三公于是举荐了杨赐。杨赐应召入宫,侍讲于华光殿中,皇上任他为少府,享受兴禄待遇,他耐心地辅导太子,给太子传授治国爱民的道理的文化知识。

熹平元年,灵帝的座位上盘着一条小青蛇,灵帝问杨赐:“这条蛇为什么到我的座位上来呢?”杨赐便说:“我听说为人和气能带来吉祥,如果过于乖巧和狭隘就容易产生矛盾。停止向老百姓征收赋税就会五福临门,而乱征暴敛赋税就会导致六极,即一为凶残、二为疾病、三为忧忠、四为贫困、五为恶、六为弱。”灵帝接受杨赐劝告,减少了向老百姓征收的数量。

熹平二年,杨赐为司空,因为当年发生了自然灾害,朝廷免掉了他的职务,第二年才继续享受光禄大夫的待遇。熹平五年,杨赐代袁隗之职任为司徒,这年是朝廷封授职最多的一年,有些官员不按规矩办事,开后门,任人为亲,然而灵帝却不知道此事,在郊外游山玩水,没有过问朝廷的事情,杨赐便上疏灵帝,指出后上执政不力,“耳不听,眼不察,国将危矣”。灵帝上朝时有彩虹在嘉德殿前,灵帝十分疑恐,忙召杨赐及议郎蔡邕等人入内,询问此现象有什么吉祥祸福的征兆。杨赐又籍此直谏:“皇上为民秉公办事,常恩百姓疾苦就是吉祥之兆,若怠于朝政,贪恋声色犬马则是祸患的象征。”

杨赐就是这样,为了天下稳定太平,为了保证汉王朝的统治不动摇,赤胆忠心为皇上直谏,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真正做到了老师的责任,所以在杨赐逝世的时候,灵帝素服赤脚,三天不临朝,如同父母逝世一样,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并赐钱三百万,帛布五百匹抚慰其家。安葬当天,灵帝于祭坛祭香祈祝,又派了御史持节送丧,兰台令史10人发羽林轻骑伴行,前后部号鼓吹,下葬后,谥封文烈侯,这种高规格待遇的葬礼,在封建社会中是位于公卿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