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乔公的判断(2/2)

“老林”听完了乔公对夏希羽早些时候的发言的引用,立刻明白了他对夏希羽和希羽组的态度。

然而,乔公却没有说完。

“而且,从我之前看过的报告来看,小夏同志手上的这五、六百万美元,也不一定能借出去。他们不仅把标准放得很高,而且还打着很大的算盘——他们准备把这些钱变成一千五百万,甚至两千五百万美元。”

“老林”点头,提起了之前咨询得到的结果:“我去找了一些这方面的国内外专家,那些专家的评价都只有一句话——‘叹为观止的大手笔’。”

这时,廖公也出现在了门口。

“廖公?!”

“老林”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哦,老廖,你也是被小夏同志的大手笔吸引过来的?”

廖公点了点头,随后说起了自己对希羽组这次连续两天的重大会议的判断。

“老林”提出了自己唯一的反对意见:“两位首长,我倒是觉得,第二个要求背后的这个陷阱,是小夏同志的风格,而不是沈涵曦或者其他人的风格。他和沈涵曦在许多问题的思路上,与我们完全不同,甚至与他们周围的大多数青年同志,也完全不同。”

“至于为什么说不是沈小姐的风格,理由倒也简单——沈涵曦比夏希羽强硬的多。或者用汪星悦同志的原话来说,夏希羽是第二届过渡委员会其余四名成员(汪星悦也是其中之一)之中,行事作风最不强硬的那个。”

乔公认同这个判断:“这样看来,这件事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了。一个月的时间……”

说到这里,他再次看向廖公,这才继续说道:“小林,邓瑜同志提出要留在希羽组学习科研管理,那就请她留在那里学习一段时间,不要急于把她放到体改委。”

“希羽组他们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就算有一部分无法学习,也肯定还有一部分可以马上就做起来——做总比不做要好。”

“至于派往希羽组的调查组其他成员,全部在一周内撤回来,然后尽快形成调查结果,并在这个月的月底形成一个总体意见。然后拿着希羽组的探索经验,尽一切可能推动中科院进行比原计划更大幅度、更精准的改革。”

“总之,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必须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我的意见就这些。”

“老林”点头,随后与乔公和廖公分别握手之后,离开了办公室。

“老廖,小夏同志的那首词你看了吗?”

“看了,那首词的结尾……怕是有凑押韵的痕迹。但也不能要求他第一次写莺啼序就能把整首词都写得很让我们觉得完美。毕竟,我们自己都没写过。”

“他迄今为止写的古体词,没有重复的词牌名。至于每一首词的水平……高低不一,但也合情合理……”

当乔、廖两人在休息时间对着夏希羽的诗词闲聊时,作为这次风暴的暴风眼,已经回到卧室的夏希羽此刻正躺在刘晓茉的身下,周昕则一边守在已经拉起窗帘的窗边,一边陪他们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