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七章 难测贰(2/2)
郎世宁虽与武林同道交往不多,但自身修为不俗,眼光也是独到。这一席话真如醍醐灌顶,叫萧平安也是震动。他武功的根基乃是衡山派功法,讲究飘逸峻秀,以轻灵为主。墨非桐传授的“巽风雷动”倒是与他功底契合。但学自峨眉的“大正神拳”却是阳刚绝顶,凌厉无伦。更莫要说得自明教的“大阴阳周天赋”,诡怪奇谲,与他性情都是大相径庭。
try{ggauto();} catch(ex){}
他本非聪慧善悟之人,屡得奇缘,武功一日千里,莫说旁人摸不着头脑,他自己都是糊涂。师傅师娘常说,练武要循序渐进,不可贪多务得。
所谓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这本是好话,旨在博识广闻,兼容并蓄。学问之道,都是要先博采众家之长,再深耕易耨。所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问都在脑中,思想即可。但习武之人却是不同,脑子想明白了,还需苦练。这其中相宜相冲,却不是随心所欲。功法路子不同,强练起来,事倍功半,甚至隐患重重。
先前未曾想到,得郎世宁一语点破,立刻有所感悟。自己学了不少武功,论威力自非“大正神拳”莫属,论致用变化,当推“明神诀”与“大阴阳周天赋”,就是还不甚熟练的“星移斗转大法”也是妙用无穷。但真正与人动手,自己运用最多,变化最为得心应手的,仍是衡山派的武功。其他武功夹杂其中,总有生涩,剥离之感。
萧平安迟疑道:“我见那些真正的高手,会的都挺多啊。”自己外边学的,无一不是顶尖的武功,说实话,叫他舍弃哪个都是不忍。
郎世宁微微一笑,道:“斗力境上段圆满,已经二十四经齐备,灌顶境也还是二十四经,却是天差地别,你可知为何?”
萧平安道:“为何?”
郎世宁道:“你是名门弟子,当知道技、意、道,凝技炼意,由意入道。灌顶境乃是沉淀武技,将所学融会贯通,进而入道。不拘外物、格式,一切技法、内力随心所欲,尽为己用。你那套刚猛拳法便是极好的例子,其何以威力无匹,自是因为他能调动你多条经络,将你真气倾巢输出。这功法之难,你自有体会。斗力境大圆满巅峰的高手,能有一两套武功,能发挥二十条左右经络之威,已可横行江湖。而灌顶境高手,正是跨过此障碍,心之所动,二十四经全动,举手投足,不拘招式功法,皆有龙象之力。”
萧平安摸摸头,无奈道:“在下愚钝,还不是太过明白。”
郎世宁道:“根本就在‘纯’与‘杂’之别。所谓大道至简,越是浑然一体,武功自越是高明。但这‘简’非是简单,而是由繁入简。佛家有云,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恰如此论。你学的武功越多,自是越繁,厚积薄发,归于大道,虽有高屋建瓴之优势,却也有千头万绪,归化并纯之难。”
萧平安道:“如何才能融会贯通?”细想自己所会武功,在功法之上,确是天差地别。试想之下,若是“大正神拳”的功法能用在“回雁八打”之上?随即摇头,不是未曾想过,而是自己才智根本不足以做到。
郎世宁哑然失笑,道:“你如此问我真是强人所难了,我对你武功一知半解,如何能有什么见地?”想了一想,接道:“若是不嫌我多嘴,倒是有个忠告与你。”
萧平安道:“请前辈赐教。”
郎世宁道:“你如今武功已具其形,且雕琢的不俗。差的是在意,在神。这两者均不是能一蹴而就。你武功进展不是太慢,而是太快,有此瓶颈乃自然事。你如今年纪尚轻,还有大把时间,不如沉心静气,立稳根基,未来大道可期。”
郎世宁所说这番话,若是沈放听到,当是感触更深。萧平安一时却不能尽数领会,皱眉道:“前辈是说我练功太快,要慢一点?”他自己只恨武功太差,迫不及待想要赶上燕长安,岂能止步不前。
郎世宁道:“快慢都是相对而言,你资质非凡。”顿了一顿,心道,这小子说话悟性分明比个傻子也高强不了多少,怎就武功练的如此高明,难道真是传说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自忖年轻之时,比之大大不如,就算他资质非凡好了。略一思索,接道:“还是前面的话,取之中庸,如今你不妨在‘不拘形式’四字上多下功夫。”
萧平安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不由自主,慢慢踱步,在原地不住转圈。
郎世宁也不着急,负手一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