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可以随时丢弃的东西,以和为贵(1/2)

那名使者面色终于不再有先前那般镇定,有些变化的道:“虽然我教实力不弱,但可不是什么好战的教派,

毕竟我教根本的宗旨还是无为嘛,自然也不希望有更多百姓卷入战事中来,让他们白白送死,我教还是爱惜自家的信徒的。”

曹爽心道无为、爱惜信徒什么的多半也只是借口辞而已,若是到了要得到更多利益之时,这些东西便随时可丢下,暂时不用理会了。

汉初黄老学将道家的“无为而治”由理论推向实践。西汉建朝,社会初定,国家需要安宁,经济需要恢复与发展,人民需要休生养息。

黄老学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出无为而治,得到汉初统治者的重视。

汉文帝、景帝、窦太后等都以黄老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主要大臣萧何、曹参、陈平等都好黄老之学,施无为之政。

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子》一书,是汉初黄老学的理论总结。

黄老学兼容并包一方面它继承晾家的无为政治,提出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君主治国掌握政治要领即可,不要作过多的干涉;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让百姓休生养息。

一方面又吸取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礼义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名家的形名思想等,提出刑德并举,恩威并施,循名责实,赏罚必信,并认为“不争亦无成功”。

《淮南子》还对“无为”作了新的解释,“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反对离道而妄为,主张循理而举事,因自然之势加以主观努力而有所作为。

因此黄老学的无为而治是道、法、儒、墨、名、阴阳诸家思想的融合,是无为与有为的结合,是经世致用之学,在政治上具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老庄的消极无为的思想。

汉初“文景之治”的历史佳话固然有多方原因,但统治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给饱经战乱的社会与人民带来休生养息的机会,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到东汉时,一些方士把黄老学与神仙长生、鬼神祭褥、谶纬符箓等方术杂糅在一起,视黄帝、老子为神仙,形成原始道教,黄老学逐渐变为早期道教的前身。

曹爽点头道:“这才对嘛,当以和为贵,若是双方打起来,那可对两家都没有好处,只是对吴、蜀有利,相信这也不是汝家教主想要看到的结果吧,

毕竟我大魏也不是当年那般弱了,相信击溃如黄巾军一般的势力也会比当年容易很多的。”

此时的曹操实力尚不足,不能像公孙瓒一样,一举破担

如此,通过游击战,积胜为大胜,不失为唯一取胜的办法。

青州黄巾实在受不了,“贼乃退走”。

青州黄巾往北撤走,撤入了济北,曹操继续追击!

济北的地形与东平又不同,北面是黄河,东北为大山。

这里的地形,自然更利于曹操设伏用奇,甚至截断其退路了。

如此,此时,当初鲍信所的:“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的条件也就成熟了,青州黄巾,也就被逼到绝地,进退不得了。

曹操一面骚扰敌人,一面阻截敌后路,但同时,此时的曹操仍然没有一举歼灭青州黄巾的实力,因此,继续是边打边谈。

时间,对曹操有利!此时,已入冬,寒地冻,青州黄巾的生存更加困难了,战场的主动权,也就是谈判的主动权!

这一情况下,曹操抛出自己的条件,全力争取其投降。

try{ggauto();} catch(ex){}

青州黄巾,本都是庄稼汉,不是什么恶人。

他们四处奔走,无非是要活下去!不管他信的什么神,曹操要收降他们,首先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