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政治内耗的危害,可恶的司马老贼(2/2)

这使得一批士人学习儒经的热情高涨,儒经中重要的忠孝节义观念自然也渗透到了他们的意识郑

try{ggauto();} catch(ex){}

所以,即使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堪,人们也不敢妄动自立为王的心思,但是敢挟子以令诸侯,也只有在东汉末年这些割据一方的豪强枭雄方才敢明目张胆的扩充起军备,重视起养马的事业。

其次是东汉改革完善了选士制度,忠君观念的强化只靠教育时不够的,只要将教育与选拔人才的制度联系一起,才能更加强化人们心中的忠君观念,因此,东汉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了选士制度。

其一便是东汉重视有气节的士人,尤其是那些隐逸之人,如光武帝非常礼遇牛牢等人。气节体现了一个饶价值观念,只要有气节,才能刚直不阿,忠于君主。

其二东汉完善了西汉时期孝廉取士的制度,其重视的原因也是为了维护统治稳固。因为儒家经典将忠臣必出孝子之门作为圣训,将孝子和忠臣联系起来,这对忠君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西汉末期,政治昏暗,一些易姓改朝的言论层出不穷,但是东汉末期,社会统一黑暗不堪,但却出现了一批贤臣支撑着东汉政权,维持着东汉的存在,如蔡邕、谢弼等人。

此外,西汉末年,王莽乱政,朝中无人敢正面反抗。而东汉末期,社会动荡,各种势力纷争不断。

但是汉王室却能靠它代表政权存在的皇室年号继续存在三十年,其易姓之难由此可见。

汉末共出现两次清议活动,他们希望皇帝能够亲贤臣、远人,并且坚决的与宦官势力斗争,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

但这并不是为了反抗皇权,取而代之,相反是为了皇权稳固,政治清明,统治能够长治久安,所以,他们哪怕牺牲生命,也不惜劝诫皇帝,由此可见,东汉儒家忠君观念已经达到了高潮。

一炷香的功夫不到,曹爽一行便驱马到得洛阳垒内,城门口巡逻守卫的将士纷纷向曹爽行礼,

洛阳垒中马厩的位置很明显,有几匹军民还拴在厩中饮水避暑,众人栓马匹之时马均又接过曹爽路上的话道:“东汉中后期的儒生亦是个害国不浅的玩意儿,忠君是没有错的,但也不能任由着宦官、外戚这些轮流着来挟持着子,掌握着下大权,

任由着汉室就这样腐朽下去,要做到这些没有手中没有武力,光靠嘴皮子去、动不动以死作为要挟却是不行的,毕竟这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很多东西都还是要靠实力来话啊。”

曹爽拴好马又道:“当然了,吾以为也不仅仅是儒生,还有政治内耗,这些我大魏都应当引以为鉴啊,

若是朝臣的所有心思都放在内耗上,便没有心思发展养马这样对外扩张的基础事业了,毕竟我大魏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政治内耗,最可恨的便是那司马老贼!”

东汉的内耗从立国开始埋下的种子,开始不断地加剧。

自从刘秀,刘庄父子之后,才历经了两代,就开始一代一代地衰落下去,在内部就是政治内耗,外戚、宦官为了权力无休无止的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