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赏罚分明,遇见真正的明主(2/2)

汉哀帝赏罚不明,导致朝廷上下离心离德,西汉在汉哀帝和一个没有能力的董贤的统治下,国势衰弱。

try{ggauto();} catch(ex){}

哀帝死后,董贤被迫自杀,外戚王莽逐渐夺取了政权,西汉灭亡。

不该赏的大赏特赏,该赏者却被冷落在一边,甚至实施惩罚;该罚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大加奖赏,这历来是导致乱局的祸根。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人生转折点,

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论,形象生动、逼真地把袁绍的致命弱点与曹操的胜劵在握优势得如此透彻,要知道袁绍当时无论从兵力、英勇武将如云,精英谋士如睿,为什么曹操还是如神助战胜了袁绍呢?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其中的第九条便是曹孟德赏罚分明、而袁本初则是对手底下的人赏罚不明,

他的第九条是这样的袁绍是非不分赏罚不明,而您认为是对的事就以赏赐来推行它,错误的事就依法处罚来纠正它,这是管理文化上胜于他。

胸怀下不儿女情长,敬重人才胜过一切命。

各别举其对待武将、文臣的事例来明两饶不同。

曹操对待武将的态度和生命远远胜于自己子女,典韦死后曹操痛苦、悲痛失声哭泣,并其表述远胜于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还有如对待夏候曹氏将领与张辽、许褚、关羽、徐晃等,无不关爱有加,一视同仁的奖罚分明。

对待文臣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倍加珍惜和信任,得到衷心拥戴。

再袁绍对待手下世之绝代武将颜良、文丑,不珍惜,用之不竭、不歇,导致两人早早丧命,人称高士睿智文臣田丰,多次力谏袁绍,乘曹操与吕布徐州会战时,偷袭许昌。

但是袁绍以幼子生病无心战事而放弃大好良机;官渡之战,又是田丰力阻未成而大败,反遭杀害。狭隘的心胸可见一斑,不败于曹操那才叫理不容,

郭嘉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及时背袁而投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公。

当初他北见袁绍,不得重用,于是他对谋臣辛评、郭图:“夫智者审于良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接着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想不到吧这样的旷世大才竟然最初是投靠在四世三公的袁本初门下的。

功不赏,则大功不立;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

如果赏罚不分,则是不明是非。

如果功劳不赏,也就失去了大功的动力;若错不罚,则很可能下次酿成大错。因此,要根据下属的权位而去考量赏与罚的尺度。

《道德经》之中: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人君施政宽厚,民众自然淳朴;施政苛严,民众自然会狡诈。

人性之中都有趋利避害的心思,想得到的是丰厚的利益,想避开的是惩罚和痛苦,

而一个好的统治者一定是抓住了人性的这一特点,给予一个人想要的,并且必恰好的避开他不愿意看到的错误的惩罚和痛苦,这就是以“仁”治,亦是赏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