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公孙渊,对辽东情有独钟的孙权(2/2)

此时的魏、吴、辽三方,形成了微妙的三角关系。公孙渊虽然亲近孙吴,但无奈与魏接壤,这是如鲠在喉的巨大威胁,所以公孙渊的态度其实已经在悄悄改变。

到邻二年三月,孙权再次想出使辽东时,遭到了以张昭为首的重臣集团的激烈反对。据记载:

“举朝大臣,自丞相雍以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数百护送舒、综,权终不听。”

孙权却表现得非常强硬,甚至把刀都拔出来了,表示朕意已决,偏要去,那远在辽东的公孙渊很是让他魂牵梦绕,即使几次伤了他的心,他也不愿放弃派人出使辽东。

这次孙权的船队规模极其庞大,人数过万,旌旗蔽日,满载金银财宝,携带九锡准备赏赐公孙渊,

但正如张昭所预料的那样,公孙渊竟然变卦,对东吴使团挥起了屠刀,吴军几乎全军覆没,财宝损失无数。

而有几个幸存的使者逃到高句丽,竟意外打开了对朝鲜半岛建立联系的大门。

公孙渊此后把使节首级送到洛阳,上表给曹魏,自称立了一大功。

东吴的使者命运多舛,四次出使竟有三次被杀,让孙权很是恼怒,已经彻底的伤透了他的心。

公孙渊此举,是既不想得罪曹魏,也不完全信任东吴,想要平衡三角关系。

但他却高估了自己这颗砝码在平上的分量。

当曹操忙着征讨各地军阀时,对辽东采取放任和结交的态度,等到魏国建立十年,屯田修渠,积蓄钱粮,缓过来一只手时,辽东的力量就可有可无,曹魏甚至要消灭它了。

公孙渊虽然表面上得利,但他却完全透支了东吴的信任。等到曹魏毋丘俭大兵压境,公孙渊终于想到向东吴谢罪,孙权余怒未消,选择了隔岸观火,只答应,不出兵。

于是第二年,魏明帝另派司马懿率军四万讨伐辽东,公孙渊终于玩火自焚,败死襄平,如今全琮他们过些日子再到襄平便是见不到公孙渊的后人了,

孙权派人出使的这条航道,从建康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赌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乌湖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赌都里镇。

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即今辽宁旅顺附近。

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剩

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

全琮长子扬武将军、牛渚督全绪在一旁抱拳道:“大司马,夜已深您快去船舱中歇着吧,您年岁已高,可经不起长时间海风的吹拂啊,会着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