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叁章 魏征把关(1/2)

长孙无忌和魏征这才吓了一大跳。整个三百年的大唐朝只有俩位尚书令,一位是李世民,一位是中唐郭子仪。后朝后代因为避开李世民担任的尚书令,谁还敢狂妄得想担任尚书令呢?

房玄龄吓得俯地说道:“小臣愚鲁,请太子殿下听臣一言,恳请太子答应。”

世民满脸不悦,说道:“相爷请说。”

房玄龄低声说道:“我这中书令有这叁不能当的理由:其一不能居位,中原局势不稳,不稳在东西俩宫,我见这些重要的职位偏向西宫。难免朝中更加人心不稳。其二不能居位,我房玄龄出生寒微,虽然有些伎俩,但那也是图谋之事,身居高位者,首先是考量的士庶了。其三不能居位,是我房玄龄见更有合适的人能担纲中书令一位。”

世民望向长孙无忌说道:“长孙吏部尚书,请您上奏,咱们朝廷之中,还有哪位大才干能担纲中书令呢?”

长孙无忌却轻飘飘得一弹牙:“启禀殿下,吏部尚书只能举荐三品以下。”他暗自腹笑,世民又该气瘪了,好么,房玄龄和世民杠上了。难得一见,自己这个小小的吏部尚书去插什么脚呢?

世民真想一脚踹翻长孙无忌,现在这个时候,尽还说着风凉话呢?自己号令天下才几天啊,房玄龄第一个就起来撂挑子。那么顺风顺水的事情却突然如此非常棘手。东宫人物非魏征最知底细,西宫人物非长孙无忌最知详情。

世民当然不想让原东宫的人物来担任中书令,但长孙无忌这么推脱,实在让世民气坏了。

世民对魏征说道:“魏夫子在山东颇有交情,又是原东宫之人。您看在大局面的份上,看看,若房玄龄不能担纲,还有谁能担纲呢?”

魏征刚刚也想说自己不过是太子府詹士主簿,哪敢来管中书令任免的事宜呢。但是魏征毕竟是魏征,他说道:“殿下以为小臣魏征在山东有交情,那么您的陇右地区也应在权衡之中啊!”

世民和长孙无忌脱口而出说道:“安元寿?”

那个胡人能做大唐的中书令?

魏征和房玄龄简直要晕死,一位年轻的太子殿下,一位年轻的吏部尚书,见识有限,竟然在大唐武德九年还要位居人上?房玄龄和魏征同时说道:“宇文士及如何呢?”

世民有些不明白,问房玄龄说道:“为什么呢?”

房玄龄说道:“宇文士及的父亲宇文述是大隋朝的开府仪同三司,曾经多年镇守西北,与西北各部大有交情和来往。宇文士及本人在隋朝是驸马,在咱们大唐朝也是驸马,又多年在秦王府中行走,身份何等高贵。小臣见宇文士及为人谨慎,不待大事,绝不开口。岂不是人才一名呢?殿下何必执着在小臣一人身上呢?”

世民这才定定的坐下,考虑了良久,说道:“是的,东北不平,西北更不能出了大事,肘腋大患。也好也好。也罢也罢。”

世民思量了许久对房玄龄说道:“指派朝令夕改,恐怕——”

房玄龄扬眉笑道:“我是中书令,明日改派宇文士及之太子令,何不就由小臣亲自草拟呢?”

长孙无忌出口急道:“房相!您做中书令,其实不必推脱啊!”

房玄龄却拧眉说道:“朝廷的大局势在此,用人岂能用亲呢?那还能张大唐之屋宇吗?中书令、侍中与尚书仆射都是国之脊梁,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眼下朝廷左右俩宫如两条臂膀,废左用右,或废右用左,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如让我房玄龄离开朝局正中心,好好在一旁为殿下筹谋,不用文山会海,或许倒是我房玄龄心向往之了。”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