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开平碉堡(1/2)
李强和汪雪琪自然是不知道,他们两个前脚刚出门,后脚这老两口子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目的地跟他们还是一样的,竟然也是彩云之南。
只不过老两口子第一站则是去川蜀,而李强和汪雪琪的第一目的地则是阳江开平,不对,现在应该是江门的开平了。
开平的归属地,原来是属于阳江的,现在行政划分的时候划分到了江门,而李强和汪雪琪到这边一方面是顺路,他们两个的计划是绕一个大圈。
从粤省一路出发,路过江门,阳江,湛江,北海,崇左白色等地方,一路到蒙自元阳,勐腊,再到版纳,然后绕一圈从大理,丽江等地回到昆明,再到贵阳,荔波,到达桂林,在经过贺州再回到粤省。
这个距离不近,好几千公里的路程,两个人也不着急,反正就是一路走,一路停,一边游玩,一边遇到好地方钓鱼,反正禁渔期可是有着三个月呢,两个人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他们之所以第一站选择是阳江,具体说是开平,原因就是李强想要见识一下在粤省建筑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开平碉堡。
开平碉堡
这里的开平碉堡可是跟我们一般理解的碉堡不是一个东西,有相似的地方,功能上有些许的相似,但是却又大大的不同。
开平碉堡,可是大大的不一般,跟那种纯粹的战争防御碉堡完全是不一样的,它不一般的地方在于它“不一般”的房屋建筑――碉楼,一种比普通民居更高更厚,相对封闭的小窗建筑。为什么说这里的人们会认为房屋最大的用处是御敌呢?那就得从这里的历史说起了!
开平仍完整保存了一千八百余座碉楼建筑。不管是最早出现的起防御防洪作用的众楼;还是以居住和防御同时兼备的“居楼”;亦或是起到“了望塔”作用的更楼风格各有不同,经历的历史进程也不一样,所以碉堡群的风格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开平碉堡
既有历史的沧桑,又有着欧式的气息,这样的一个地方,让李强这个喜欢古镇,古建筑的人自然是心里面痒痒难耐,就跟之前的沙湾古镇一样,开平碉堡似乎要比沙湾古镇还要神秘和让人向往。
所以说,开平碉堡虽然有着碉堡二字,但是跟我们认知的碉堡大大的不同就是开平碉堡是一种特色建筑。开平碉堡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建于20世纪初期,主要用于防御土匪、强盗等。
开平碉堡的建筑风格独特,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如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开平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融有关。明末清初,开平地区战乱频繁,土匪横行,当地民众为求自保,开始修建碉堡。后来,随着华侨文化的传入,开平碉堡逐渐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开平碉堡
开平碉堡的最大特点是坚固耐用,易于防御。碉堡通常由钢筋混凝土建造,墙体厚实,窗户狭小,外墙上设有枪眼,便于射击。内部布局紧凑,设有卧室、厨房、储物间等功能区域。另外,碉堡的顶层通常设有了望台和射击平台,便于观察和反击来犯之敌。
开平碉堡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目前,开平碉堡已经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保护和修缮。同时,开平碉堡也成为了当地独特的旅游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李强自然就是被吸引而来的其中一员,两个人开车到这边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在景区的外面停车场,两个人找到了一个位置,终于是把车子停了下去。
或许是因为是本地牌照吧,也或许这边不禁止房车的进入,这里面停着好几台房车,应该也是出来自驾旅游的。
停好车子,随手拎了两瓶水,锁好车子,李强就拉着汪雪琪的手穿过熙熙攘攘的车流,随着人群走进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开平碉堡群里面。
今天的开平,一栋栋欧式风格的小楼和中国传统民居相交错,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韵味十足。穿梭其中,总能被那种现世安好的氛围所感染。正是有了这些碉楼,开平才从以前的“混沌之地”变成了今天的祥和之所,成为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也成为粤省最值得参观探访的地方之一。
其实对于所有的我国的古建筑,看起来,除了风格不一样以外,其他的都是一个样的,色调都是比较偏灰暗的那种。
毕竟哪怕是到了近代,那些红砖黄瓦的建筑,都不是一般的平民可以住的,毕竟在近代以前,整个历史长河之中,所有的建筑,不同人家,不同阶层,家里的建筑都是要遵循礼制的、
皇家的建筑,雕龙画凤,颜色也是以黄色为主,接下来的王侯家的次之,一级接着一级往下走,越是底层的家庭,建筑自然就越是色彩单一了。
李强就曾经去过山西的乔家大院,晋商的传奇,但是整体的色调也不过都是灰暗的色调,毕竟在古代,人也是分等级和阶层的,士农工商,商人家的子弟甚至是不能参加科考的。
商人地位也很是底下的的,哪怕是你富可敌国,照样没有地位,不像是今天,那些商人既有钱,既有地位的,为了赚钱更是不择手段的,还有人庇护,老祖宗早就把商人的本质看透了。
当然了,这样的商人也是极少部分的,比方说那些在国内欠债,破产,卷钱跑到国外的那些家伙,还一个个的堂而皇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