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1/2)

第253章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

张邈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改日再议,只是给双方一个台阶,避免一个尚书令、一个汉寿亭侯当众吵起来,刘协面上不好看。

结果,关羽直接揪住“改日再议”四个字,将张邈和陈宫定义成擅权之臣,欲效仿董卓、王允、李傕?

连卢植都抬出来了?

“汉寿亭侯,你言过了!”张邈铁青着脸:“我等诛杀叛贼李傕、郭汜后,陛下就已经亲政,岂会如董卓、李傕一般擅权?”

关羽冷目而对:“陛下既然已经亲政,尔等屡屡阻挠又是什么道理?”

张邈死咬牙关:“难道身为臣子,就不能劝谏陛下吗?”

“劝谏?”关羽丹凤眼怒睁:“陛下赏赐有功之臣,尔等却三番两次的阻挠,你将之称呼为劝谏?”

张邈顿时语塞。

刘协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本来是迎接功臣的大喜事,却忽然变成了剑拔弩张的局面。

“张司徒,退下吧。”刘协呵斥一声,看向张邈的眼神多了不满。

张邈吃了一惊,知道今日的言行已经引起了刘协的猜忌,连忙低头请罪:“陛下,臣知罪。”

看向关羽,刘协的语气微微缓和:“汉寿亭侯,暂消怒气吧。朕这次没有被挟持,军政诸事,皆会由朕过目。”

“温侯、司徒和尚书令,也不是擅权之臣。”

“朕也不是昏聩之君,自然会赏罚分明,不会因此而寒了忠臣义士之心的。”

“刘繇兵败辱君,虽然侥幸逃得一命,但已经不适合再当扬州刺史;太史慈智勇双全,能驱兵讨贼,能选贤治政,可替朕牧守扬州。”

“诏令稍后就会下达,忠臣义士知晓朕之心意,定会勠力同讨涿城伪帝。”

刘协这话得相当有水平,既安抚了吕布、张邈和陈宫,也安抚了关羽。

关羽连忙行礼请罪:“陛下,是臣方才鲁莽了。臣委实不愿再看到朝中有奸人权臣作祟,以至于让陛下寒了忠臣义士之心。”

张邈和陈宫暗暗对视一眼,内心的忌惮更深了。

“关羽一介武夫,竟也有如此心计?”

“必然是来长安城之前,就已经提前预演过这种情况,才会有如此反应。”

“那袁术给关羽请赏,肯定也是提前商量好的。”

“该死!中这匹夫之计了。”

张邈和陈宫终究还是有私心的。

若无私心,全力助刘协拉拢刘备关羽等人,以刘备的个性,必然会甘心当一个大汉相父。

可惜。

张邈和陈宫只是比董卓、李傕在方式上要多一些技巧,将挟子改成奉子,论其本质跟董卓、李傕没什么区别。

张邈和陈宫,依旧是想要执掌朝中权柄。

辅政大臣,只能是张邈和陈宫,而不能是刘备!

没了张邈和陈宫的反对,刘协当殿拟了圣旨,让黄门侍郎宣读了对关羽和太史慈的任命,其余有功将士,也得到了相应的册封。

而朝中除吕布、张邈和陈宫外的公卿,也没反驳。

一部分是不愿意掺和此事,一部分则是存心想看张邈陈宫的笑话。

这朝中公卿,可不是铁板一块!

至于袁术,刘协先是论了袁术的罪,随后又论了袁术的功,功过相抵后,袁术被罚在长安城禁足三年。

三年后,若表现良好,可以返回汝南继承汝南袁氏的侯位。

袁术对此也没反对。

三年而已,忍忍就过去了。

待三年后返回汝南,依旧能东山再起。

“别以为本公会就此甘于平凡,本公以一人之命,保麾下文武之命。”

“他日再回汝南,振臂一呼就可召来旧部。”

“区区子,又如何能奈何得了本公?”

“郑显谋,如今你跟刘备已经立于风口浪尖之上,这朝中的公卿,可不会真的将你们视为功臣。”

“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来,皆是此理。”

“他日你心灰意冷之时,便是本公鱼跃龙门之日。”

许县。

张超来寻曹操,具言张邈之意。

“孟卓要我去长安?”曹操眯着细眼,仔细揣摩张邈的用意,又召来荀彧、毛阶、郭嘉、戏志才等人商议。

自淮陵退兵后,曹操一直都在许县自舔伤口。

如今局势,曹操距离荀彧和毛阶的奉子以令不臣战略越来越远。

别奉子令了,曹操在豫州的掌控力也因为淮陵战败而下降。

跟着曹操的,都是希望跟着曹操得到富贵的。

然而,曹操两次攻打徐州没讨到好处,攻打袁术又损兵折将的返回。

不少豫州士族豪强,对依附曹操有了疑虑。

荀彧其实也很难受。

荀彧一直都不赞成曹操图谋徐州。

自东武阳跟着曹操开始,荀彧的战略重心都在子上。

然而,曹操一开始心念兖州,兖州被臧洪得到;后来当了豫州牧,曹操又心念徐州,结果两次图谋徐州都失败了。

无奈之下又只能响应刘备的号令,去抢生擒袁术的功劳,结果功劳没抢到,还损兵折将退回了豫州。

兜兜转转下,荀彧在初平二年就替曹操定下的战略,到如今兴平元年了,依旧未能实现。

反而让张邈寻得机会击败了李傕、郭汜,完成了荀彧想让曹操完成的奉子以令不臣的战略。

听得张邈要邀请曹操去长安,荀彧顿时有了心思:“既然是张司徒盛情邀请,明公理当去趟长安。”

曹操皱眉:“我去长安,又能有什么作为?难道要让我听命于孟卓吗?”

张超在别处静候曹操的回答,这个房间里只有曹操、荀彧、毛阶、郭嘉和戏志才,都是亲信之人,曹操自然也没有隐瞒心中所想。

郭嘉和戏志才没有开口。

涉及战术,郭嘉和戏志才颇为精通。

涉及曹操的发展战略,荀彧和毛阶更适合。

毛阶则是看向荀彧,这话题是荀彧提出来的,自然不能喧宾夺主。

荀彧微微敛容:“明公,关中凋敝,颍川富庶。此去长安,只为一事!”

曹操内心一震,隐约猜到了什么,问道:“何事?”

荀彧一字一顿地道:“迁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