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1/2)
第213章以静制动,刘备稳坐青州
曹操宣称支持长安的子刘协,扬言要讨伐涿城的伪帝,打破了黄河以南诸州势力观望两帝相争的平衡。
臧洪紧随曹操,遣张超向长安进贡,刘协封臧洪为兖州牧、安北将军、鄄城侯。
庐江太守陆康、豫章太守华歆也相继传檄各县支持长安。
丹阳太守周昕、前九江太守周昂则是拥护涿城子。
徐州刺史陶谦在治中从事王朗的建议下,派王朗向刘协进贡表示对长安汉室的支持,刘协得到陶谦的奏章后升任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郯城侯,王朗则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零陵太守张羡不服刘表,选择了支持涿城的子。
袁绍令张羡为长沙太守,督零陵、桂阳二郡。
寿春。
周昕和周昂二人,得到了袁绍的授命,暂时放弃了跟袁术交兵。
公孙瓒委派的涿城使,也经由青徐、抵达了寿春。
看着骠骑将军印、扬州刺史的印绶,以及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的圣旨,袁术的表情阴晴不定,让宣旨的公孙纪内心泛起了忐忑。
“公孙将军对袁将军颇为钦佩,一直都认为袁将军才是汝南袁氏最杰出之人。”
“因此公孙将军请陛下赐封袁将军为骠骑将军、扬州刺史、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位在邺城袁车骑之上。”
若是换个人,估计已经接旨谢恩了。
然而,公孙纪的话却如尖刀一般刺在袁术心口。
怒火,自袁术心底滋生。
袁术看向公孙纪的眼神也变得不渝了。
“传国玉玺,是本将自洛阳寻得!”
“公孙瓒窃据传国玉玺、妄立河间王刘陔称帝时,为何不曾想起本将?”
“本将自置扬州刺史,何须刘陔来册封?”
“总督兖、豫、扬、徐兵马更是可笑,难道本将接旨了,陶谦、曹操、臧洪、刘繇,就会将兵马交给本将吗?”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这也配让本将接旨?”
“连袁绍那个妾养的,都封了邺侯,公孙瓒连个县侯都不肯给一个?”
袁术一连几问,将公孙纪给问得有些呆:“袁将军想要县侯,公孙将军肯定会给的。待我回去回禀公孙将军,一定给袁将军请封个县侯。”
袁术更是不满:“本将不问,公孙瓒就不准备给本将请旨封侯吗?”
“回去告诉公孙瓒,大将军本将可以让给他,但他要封本将为大司马、开府、假节,兼兖、豫、扬、徐、青、冀六州都督。”
“以及,九江侯!”
公孙纪愣住:“袁将军,这封侯最高就是县侯了。”
袁术眼一瞪:“胡!郡侯自武帝时就有了,什么叫最高是县侯?推恩令下,多少郡侯本将岂会不知?”
公孙纪顿时无语。
你也知道是推恩令下的郡侯。
那是汉室宗亲才有资格!
即便是汉室宗亲,现在也没有郡侯。
“袁将军,那是前朝——”公孙纪试图打消袁术的念头。
然而,袁术又岂会如公孙纪之意,挥袖一甩:“不封九江侯也行,可封本将为九江公。”
公孙纪已经彻底无语了。
封郡侯都不行,还想封郡公?
“袁将军,这郡公未有先例。”公孙纪硬着头皮道。
袁术哈哈大笑:“谁没有先例?昔日王莽不就是被赐封的安汉公吗?回去告诉公孙瓒,直接封本将大司马、九江公、骠骑将军、扬州牧,享开府、假节之权。”
“不必再言!”
“再敢废言,叉你出城。”
袁术令人直接夺下印绶和圣旨,然后就将公孙纪驱逐出城。
“岳丈,为何非得要大司马、九江公?如此一来,岂非又得罪了公孙瓒?”黄猗不理解袁术这反应。
如今袁术在寿春四面皆敌,正是需要盟友的时候。
袁术冷笑:“大司马、九江公、骠骑将军、扬州牧、开府、假节,有了这些头衔,待本将驱逐了扬州的叛贼,在寿春自立九江王,公孙瓒也得给本将将王印送来寿春!”
“至于得罪公孙瓒?得罪了又能如何?”
“以如今的局势,本王的要求他都得答应!”
袁术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狮子大张口。
若有传国玉玺在,别拥立新子了,袁术自立称帝都敢。
如今只是索要一个的九江公,已经是袁术给公孙瓒留面子了。
自丢了传国玉玺后,袁术就一直在思考未来。
直到偶然间,袁术翻阅史书,看到了王莽称公,然后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到最后的真皇帝。
于是,袁术心中有了对未来的想法。
当曹操宣布支持长安的刘协后,袁术就知道机会来了。
袁绍公孙瓒正在黄河以北跟董卓打得火热,如今曹操公然宣称支持刘协,势必会打破黄河以南诸势力观望的平衡。
果不其然。
陆康、周昕、周昂、臧洪、陶谦等太守刺史的表态,让黄河以南的势力对袁绍公孙瓒构成了威胁。
公孙瓒也如袁术预料之中来送印绶圣旨了。
“先遣人给周昕和周昂去信,本将既然已经是骠骑将军、扬州牧、总督兖、豫、扬、徐四州兵马,他们就得听命于本将。”袁术没有半点的不适应。
周昕和周昂本就是袁绍的故吏,如今形势所迫,不得不暂时放弃跟袁术交兵。
对于袁术的要求,周昕和周昂没有反对。
毕竟在这扬州,如果不听命袁术,就得跟拥护长安子的刘繇、陆康、华歆等人交兵的同时再跟袁术动武。
那就成腹背受敌了。
诸州乱象,包括陈王刘宠遇刺一事,都陆陆续续的传到了临淄城。
因曹操率先宣称支持刘协而引发的一系列动乱,也引起了青州文武的激烈讨论。
青州的讨论核心不在于支持刘协还是刘陔,而在于是否要向刘协表明立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