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结束(2/2)

陛下虽仁慈,但同样应当怀有锋锐之心,否则长此以往,如何能震慑天下?”

刘恒便发下告群臣书道:“昔年太祖高皇帝时,异姓诸侯王谋反尚且只诛首恶,其余人等一概流放,甚至还给予他们回到长安的机会,那时天下人皆赞颂高皇帝的仁德。

try{ggauto();} catch(ex){}

如今坐法的皆是朕的亲戚,大汉朝以孝治天下,最是看重血缘亲属,若是过于严苛的对待他们,难道不是为天下做了不好的表率吗?

朕自即位以来,以仁治天下,善待臣民,减刑慎杀,故深虑之,应当流放。”

自然是一群人赞叹刘恒仁善,但是更多的上书涌来,当年异姓王诛首恶,现在刘氏诸侯王同样应当诛首恶,这毕竟是造反谋逆,怎么能够轻易绕过呢?

外界的纷纷扰扰之中,洛景带人去见了故楚王一面,楚王有些惊奇洛景竟然会前来见自己,而且一改洛阳城时的态度,可以说好的难以置信,温声安慰他道:“大王不要太过担忧,当今陛下仁慈,最是看重亲情,您的生命安全是不会有事的,吃食的时候要注意,喝水的时候要注意,出门要注意门槛,不要往廊柱等高处行走,若是您出了意外,陛下一定会难过。”

故楚王有些受宠若惊,直接向着皇宫的方向下拜,泣声道:“草民实在是愧对陛下恩典,烦请侍中回禀陛下,草民一定改过自新。”

洛景没说话,只是最后带着莫名的眼神望了故楚王一眼,然后带着一行人包括史官施施然离开。

故楚王先是微微放心,然后睡梦之中陡然惊醒,冷汗涔涔,脸色煞白,满是恐惧。

两人的谈话很快就传了出去,众人没想到皇帝竟然真的想要保下楚王的性命,只是单纯的流放。

就在很多朝臣放弃之时,传来了楚王畏罪自杀的消息,而且还留下了遗书,遗书之中言称,“这些时日的纷纷扰扰吾有所耳闻,没想到因为罪人的过错累及了陛下的圣明,实在是羞愧无比,唯有一死以赎其罪,以报圣恩。

陛下圣明睿智,唯愿陛下千秋万岁,万年万安。”

楚王畏罪自杀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然后大多数人就发现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虽然现在流放岭南的经验已经比较多了,但以这些权贵的身体素质,流放能活下来的概率也就是一半,更不要说路上就有可能水土不服直接去世。

对皇帝也非常好,仁义的名声刷的差不多了,还直接消弭了朝臣的对立。

百姓们心中也畅快。

楚王这一死,解决的问题比他这昏庸的一生都要多得多,对于畏罪自杀的楚王,自然是连平谥也拿不到的,朝廷给予了他一个恶谥。

不过至少恢复了他诸侯王的身份,而且楚王府流放岭南的人数大大减少了,那些比较年幼的子女,都得以留在中原,不用九死一生的去岭南地区,这已经是刘恒最大的仁慈。

问题最严重的楚王一解决,剩余的诸侯王就非常简单了。

依照汉律,以诸王坐法犯罪为由,直接夺爵除国。

一半土地裂国分封,推恩给诸侯王的儿子,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儿子全部为彻侯,剩下的一半国土则化为郡县。

这数十年随着人口渐渐增多,最大的郡中甚至有了百万的人口,所以从旧的大郡之中划分新郡就是必然的事情。

现在恰好借着这件事推行。

这是震动天下的大事,从洛文王摄政时朝廷开始众建诸侯,加之推恩,如今天下的刘氏诸侯王数量实在是不少。

这一次,一下子就有五位诸侯王加十三位彻侯失国,虽然朝廷又重新建立了祭祀,但这是第一次出现封地不及一郡的诸侯王。

某种程度上,这些宗王都没有资格再称作诸侯王了,如此大的变化,怎么能不引人侧目呢?

新的皇帝才刚刚即位不久就做出了这么重大的事迹,无数人都在等着这位皇帝还会做什么。

随着山东诸侯王不断被打压,长安在天下人心中愈发的耀眼了。

由于东阿侯洛景的存在,“诸刘失国”事件的知名度极高,一向在网络上被津津乐道,被网友戏称为“一枚铜钱引起的血案”。

在这起事件的最开端,纵然是汉廷也没有想到会造成如此大的反应,但随着洛景的雷厉风行,事件被迅速的扩大化了,汉文帝借此开始推行推恩的下一步,即褫夺那些远支宗亲的封国。

这是一起强有力维护汉廷集权的标志性事件,为汉王朝向巅峰盛世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王朝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