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辽王做慈善(1/2)
洪武二十八年夏天,正当大明从海陆两路征讨帖木儿帝国的时候,黄河突发洪水,黄河中下游多处河堤决口,河南、山东和江北直隶各府泽国千里,数百万百姓受灾,运河中断,北平都司的军粮一时也没了着落。
刚好司天监观测到一次彗星在大明的天空上划过,大明官员们开始在朝廷上公开批评老朱,不该纵容辽王擅开边衅,引起老天爷的不满和惩罚,致使天象有异。
泥腿子出身的老朱没有上过学,还是比较相信迷信的,一度对支持新王西征一事犹豫起来,甚至下旨召辽王进京商议对策。
辽王觉得,这老朱的嘴,就是骗人的鬼。
他好不容易离开京城,怎么能再回到那个让他感到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呢?娃醒的时候带娃,娃睡的时候斗斗地主,不香么?
你看辽王这科学统筹的多好。
在辽王坐镇沈阳的大半年时间里,沈阳城的建设再次按下快进键。
有了专业的工程队,专业的脚手架、吊车,沈阳的路啊、桥啊、坝啊、楼啊,一天一个样。
沈家经营南洋的部分船只回来后,还带回了不少利润和远征军在南洋的缴获。
根据沈庄的建议,辽沈昌公司开始一座五层办公大楼,也是沈阳城最豪华的办公楼。
辽王每天只是抱着娃在工地外围远远看一下,就是对辽东士气的一种很好的鼓励。
但是,内地和辽东休戚相关,如果任内地灾情蔓延,内地人口得不到增长,辽东人口也就得不到及时补充;内地百姓继续一贫如洗,辽东的商品吹得再天花乱坠,也卖不出去。
特别是隔海相望的山东,就像一个向辽东输送人口的幼儿园,每年流向辽东的人口不下十万人。几年下来,几乎每两个辽东人,都有一个来自山东或亲戚在山东。他们也在牵挂内地。
因此,辽王也不能表现得无动于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他主动向朝廷提出,由辽东就近承担北平都司的三十万石军粮供应,让朝廷从拟调拨北平的军粮中抵扣三十万石粮食就近赈济灾民。
兵部、户部收到辽王的奏折后,自然喜出望外,向老朱报告这从天而降的喜事。
老朱这下真是相信了,辽东真是鱼米之乡,钱粮满仓。
他干脆下旨,让驻防山海关的五万兵马也归辽王指挥。
聪明的辽王一眼又看穿了老朱的无赖伎俩,这哪里是让他指挥,而是让他当这五万兵马的长期饭票。
不过,辽东现在粮食多的是,不就是五万张讨吃的嘴嘛。事后还是可以找老朱讨要好处的。
这次洪灾过后,辽王带头做起了慈善,主动认捐二十万两白银,又号召在辽东的商户们捐款,共筹集了整整一百万两白银,交给朝廷用于灾民安置。
他又派那个在辽阳做粮油生意的驸马李淇父子带人到山东设置粥棚,赈济灾民,顺便带些人回辽东安置。
辽王还答应,将原本在辽东种植的二十万石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种子及种植之法全部免费提供给受灾地区,并派一批种地专家帮助指导种植,恢复生产……
国难思良将,板荡识忠臣。辽王此举一出,一下子让他在朝野内外好评如潮。
一向古板守旧的刑部尚书钱唐老先生甚至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向老朱进谏,请改立辽王为储君。
老朱虽然没有同意钱唐的意见,但是心里也不由得再次犹豫起来,一边是自己亲手制定的立嫡立长的皇位继承规矩,一边是辽王再次显现的匡扶社稷、稳定大局的巨大能量……
无论朝中如何议论,辽王都不以为意,不就是花点小钱,做点公益、做点慈善么,犯得着上纲上线?
如果要上纲上线,那也只算是对老朱滥发宝钞的救赎。谁叫当初辽王之国的第一桶金都是老朱给的两百万宝钞哩!
此后,老朱又几次召他进京,辅佐朝政,他都装聋作哑,猫在沈阳城,带带娃,斗斗地主,钓钓鱼,研究研究厨艺,养养脑细胞,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不香么?
辽王的慈善很快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除了不少山东灾民逃到辽东外,还有不少医学人才也来到了辽东,促进了辽东医疗事业的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