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陶侃将星陨落;石虎暴君上位(1/2)

此时建康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长沙桓公陶侃病逝,陶侃晚年更加谨慎,深畏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绝少参预朝政,多次告老还乡,奈何佐吏们苦苦相留。

东晋经过多年战乱,局势不稳,陶侃如同定海神针,有他在就没人敢兴兵作乱,所以臣佐才不让他回乡养老。

结果陶侃病情越来越重,再次上表请求退位,言辞恳切。

陶侃派左长史殷羡到建康,归还他所持有的朝廷符节、包括麾、憧、曲盖、侍中貂蝉以及太尉印章,就连荆、广、雍、梁、交、江、宁,益八州的刺史印传和戟也无一遗漏,通通归还朝廷。

至于所有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等公物,都有簿录统计详细,一一封存入库,由陶侃亲自上锁,陶侃将后事和官中诸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授予他督护官职,统领文武官吏。

陶侃乘车离开武昌,到渡口乘船,身无长物,两袖清风,准备回长沙养老,奈何体力不支,回头对王愆期说:“都是你们这些人的拖累,老夫现在蹒跚难行,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到长沙…”

次日船行驶到樊溪时,陶侃阖然长逝,享年七十六岁。

陶侃的遗嘱,将他安葬在长沙南二十里的地方;他的旧部不舍陶公,又在武昌城西为其刊石立碑、作画像,以为凭吊拜祭,晋成帝也痛惜不已,难得有这样一位贤臣,肃清乱党,稳固社稷、讨平苏峻、攻灭郭默,能镇守四方,又不功高震主,下诏追赠陶侃为大司马,赐谥号“桓”,表彰他忠诚与英武,以太牢礼祭祀,以示恩宠。

陶公美名永世流传,其人文韬武略都是一等一的,领军四十一年,明智、坚毅,善于决断,虽然有点轴,那也是他的小情趣,专以折磨豪门贵族,自己解压用的,他见识纤密,别人难以欺蒙。

在他的治理之下,自南陵到白帝,辖域安宁,路不拾遗。

陶侃去世后,尚书梅陶给亲友曹识的信说:“陶公神机妙算,明鉴决断如同魏武,忠顺勤勉、治军严明好比孔明,陆抗等人在他面前也是比不上的。”这可以算是对陶侃的最高评价了。

陶侃虽然出身寒门,自幼其母悉心教育,聘请名师授业,书法更是登峰造极,他的很多奏章并不用书记官,而是皆自手裁,笔翰如流,未尝壅滞,书法雄毅明悟,肌骨闲秀,正是如此,他的很多奏章都被保留了下来,以供后人观摩学习。

他的曾孙就是陶渊明,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陶渊明只知道采菊东篱下,他要是没点实力,光靠采菊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人家陶渊明采菊就是个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成了一代鼻祖,咱们普通人也去采菊那就是个农民!

使者回到慕容部汇报了所见所闻,此时慕容皝则把目光投向了石虎,他的心思不住宛转,要算计一下石虎。

这时的后赵石虎在干什么呢?他经过两年的明杀暗剿,基本摆平了石勒的旧有势力,完全控制了朝堂。

然后毫不留情的废除了石弘,将天子石弘和皇太后程氏、以及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幽禁在崇训宫,不久连及石勒的后代全数杀害,一个没留,可真是斩草除根啊!

所以说做人留一线,后代好逃难。要不是当年石勒一丝善念放祖道重一条生路,也不能出现江湖侠士出手,齐救祖道重的场面,也就不能把他的孙子也带了出去,那样他还真就后代断绝了。

这一切都多亏了一个人那就是王安,他虽然也是羯奴出身,却忠肝义胆,令人佩服,所以说五胡归华时期不乏忠义之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