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光速响应定成败,七速宇宙扭乾坤(2/2)

赵不琼留学那会儿,学过一阵子酒店管理。她突然想起个事儿:有个特出名的酒店,生意火得不得了。有位老教授就好奇了,跑去调研为啥这家酒店这么受欢迎。他问了好多客人,客人都说,那是因为酒店里的服务人员态度特别好,让人如沐春风。

教授不甘心,又去问了酒店的服务人员。服务人员挺纳闷,说:“我平时就这样啊,没觉得对客人有啥特别的。”

教授摸不着头脑,干脆去找了酒店的老总。老总这才透露了秘密:原来,他们酒店招聘有个绝招,就爱招那些爱笑的女孩。要是碰到个女孩,哪怕受了气、被人骂,还能保持笑容,那他们肯定不惜高薪也要把人请回来。

教授听了,觉得挺奇怪,就问老总:“为啥要压抑员工的天性,挨骂了还得笑呢?”

老总摇摇头,说:“这可不是压抑天性,有些人天生就乐观,爱笑。有时候别人开个玩笑,讽刺一下,她也不当回事,照样乐呵呵的。笑,就是她们的天性,也是我们的宝。”

赵不琼分享的案例,让李一杲猛然想起,张金枇不久前才给他发了一份厚厚的员工招聘方案。他当时只因方案太冗长,匆匆一瞥便扔了脑后,但隐约记得里面似乎提到了“岗位与天赋匹配筛选”的内容。

“这就是天赋甄别嘛!”李一杲兴奋地喊道。

按照无问七子团队的惯例,张金枇负责人事事务,她提交的方案虽需李一杲过目,但李一杲若不否决,具体执行便全由张金枇说了算。李一杲收到方案后,还没来得及细看,自然也就没决定是否行使否决权。赵不琼和其他团队成员手里都没有这份方案,这让李一杲意识到,自己的反应确实有些迟钝。公司眼看就要在两天后开业,自己却还在拖沓。显然,得加快速度,赶紧定下个方案来。

他急忙翻出张金枇发来的方案,迅速定位到“岗位适配天赋甄别”的部分,然后让赵不琼打开平板电脑,他手机轻轻一碰,将内容传输了过去。两人头挨着头,仔细研究起来。

张金枇为不同岗位设计了不同的天赋匹配策略:内务人员主要看重的是观察力天赋,而外事人员则更注重反应速度天赋。这两种天赋的评估,都需要通过软件来测量。方案中还用红笔圈出,提醒李一杲尽快开发一个小软件来测试这两方面的天赋。

“好在现在看到了!”赵不琼松了一口气,轻轻捅了捅李一杲,问道,“还来得及吗?”

李一杲瞥了一眼张金枇的要求,自信满满地说:“简单!马上就能搞定!”

李一杲打开电脑,十几分钟就编出了一个小软件,然后发给赵不琼体验一下。

这个小软件挺简单,就是在屏幕上随机显示字符,字符总共有四种,一共显示60次。测试的人得用纸笔把屏幕上显示的字符按顺序记下来。

一开始,字符每隔1秒才出现一次,挺容易的。但如果测试者能通过,难度就会逐渐升级,每次字符出现的间隔时间会缩短0.05秒。

赵不琼自己先试了试,前几轮都轻松应对,全答对了。但当间隔时间缩短到0.45秒时,她就开始出错了。到了0.4秒,错误率明显上升。到了0.35秒,错误已经过半。而到了最快速度的0.2秒,字符几乎是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更别说记下来了。

赵不琼输入自己的答案后,软件很快就给出了评分。她的“眼-脑-手”反应速度综合成绩是0.43秒,评价为“及格”。

赵不琼刚测完,李一杲就已经编好了第二个小软件,也拿给她试试。

这个小软件是“找不同”的游戏,屏幕上会显示两张看似一模一样的图案,测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出两张图案中的不同之处。总共有六十组照片,每组照片显示的时间都有限制,而且一次比一次短。这次,赵不琼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达到了“优秀”的评价。

李一杲也做了测试,“眼-脑-手”反应速度成绩为0.35秒,评估为“优秀”,而“找不同”的测试就比较凄惨了,测了两次才勉强及格。

李一杲哀叹一声,“人比人,比死人啊。”

赵不琼心中也同样感叹,张金枇在备注中写着,“眼-脑-手”反应速度最高成绩,竟然是0.25秒,是无问僧当年测试过的一个学生的成绩,而张金枇迄今为止,都没有见过这样快的人。而0.25秒,李一杲和赵不琼两人联手,都没办法能够达到一半的准确率,更不用说全对了。

李一杲是个坚信天赋论的人,他知道,有些事看起来轻轻松松,但换个人来做,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就像苍蝇看人动作,再快也像电影里的慢放;反过来,蜗牛就算拼尽全力,在我们眼里还是慢悠悠的。人和人之间,这种差别是明摆着的。

那说到组织呢,情况又是咋样?

李一杲想了想,要说哪个组织动作最快,他觉得非程序员团队莫属。现在他们开发程序,早就不搞那种一步步来的瀑布流了,都是极限流,大家各干各的,互不干涉,速度快得飞起。而且啊,就算版本更新了,他们也能让新旧版本互相兼容,这速度,别的组织可比不了。他转头问赵不琼:“你说咱们这极限流,算不算得上是组织里的‘速度之王’啊?”

赵不琼虽然不是程序员,但听李一杲说过不少他们团队的事,也知道极限流是咋回事。她点了点头:“嗯,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极限流应该是组织里最快的了。”

夫妻俩围绕着“极限流”这个想法,又琢磨出了不少新点子,比如模块化、接口交互、专注单一任务这些。这样一来,员工们干起来就简单多了,事情也容易组合起来。至于怎么协调大家的工作,李一杲想到了用AI来帮忙做自动化测试。只要把需要推演的参数整理好,AI就能搞定大部分推演了。

要是AI发现问题了,他们还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先干哪个后干哪个,就像在合并代码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合并方式一样。

当然啦,要是遇到那种特别难搞的问题,用老办法解决不了,他们就直接上手,让高层来拍板决定怎么解决,怎么调整计划。

赵不琼在市场这行干了好多年,以前在公司里,她总是觉得支持部门动作太慢,拖拖拉拉的。现在自己成了市场老大,她才真正体会到,市场部门动一动,整个公司都得跟着忙活。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能让整个公司忙得不亦乐乎。

跟李一杲这么一聊,她心里透亮多了,对以前的公司也多了一份理解。

尽管赵不琼给了肯定的反馈,李一杲却很快自我质疑起来。他觉得,真正的“最快”绝不仅仅是内部流程的快,那种快外人根本察觉不到。“我琢磨着,‘最高速度’得是那种能让大伙儿一眼就看出来的快。”

赵不琼沉吟片刻,觉得李一杲的话挺在理。公司内部再快,客户感受不到,快从何来?“嗯,有道理。那给客户的送货速度算不算?就像咱们网购,客户都巴不得下一秒就收到货。”赵不琼抛出了新见解。

“送货速度?那当然算!客户直接能感受到的,正合咱们‘最高速度’的意。”李一杲眼前一亮。

不过,赵不琼细想之下,又觉得哪里不对,自己先摇了摇头,“客户是想快点收货,但对公司来说,送货得经过好多内部环节。这么说来,送货是最后一步,那送货速度不就该是最慢的吗?”

李一杲也被问住了,“你说得在理,让我再想想……”

那到底怎么衡量最高速度呢?俩人都陷入了迷茫。赵不琼叹了口气,“除了发信息快,咱们好像也没啥更快的招数了。”

李一杲眼睛又是一亮,“发信息?信息?对了!这不就是响应速度嘛!”

“响应速度?你是说处理客户投诉那种?”赵不琼好奇地问。她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竟然点醒了李一杲。不过,“响应速度”这个词,越想越贴切。

“没错!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客户投诉、用户咨询、员工找领导沟通,甚至是对公司影响大的事情,咱们的响应速度都重要。如果能都迅速回应,这不就是整个体系里的最高速度了?这些都能立马办到,就像:永远秒回!”李一杲进一步阐述。

赵不琼点头,“我大概懂你的意思了。咱们得给这个响应速度下个准确定义,这样大家才知道怎么干。”

“对,准确定义很关键。”李一杲补充,“还有,咱们得有个系统,让信息能快速响应、同步,让整个团队都能迅速动起来。”

赵不琼想了想,提出了实际操作的难题:“但有的人可能没空及时看信息,或者有些信息不适合所有人看,这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挺好解决的。”李一杲一脸轻松地说道,“咱们可以设定不同的权限,还有对应的响应速度。比如说,遇到那种特别紧急的事儿,咱们就定个更快的回应时间。我听过这么个事儿,有个老板请了个高管,那高管说,工资啥的都不是问题,但我提的建议,你得八小时内给我回复,不然我就自己拿主意了,出错了可别赖我……”

赵不琼以前也听过这个故事,但那时候就当是个员工跟老板谈判的段子,没往心里去。现在听李一杲这么一说,她突然有种“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觉,心里不禁五味杂陈。“这事儿还真挺有启发的。那咱们是不是得先定个最快的响应速度,比如SSS级,就是超级紧急的那种。你觉得咱们应该多久给回复呢?”

“十分钟怎么样?”李一杲想了想,回答道,“从收到信息、到沟通清楚、再到回复,这些都需要时间的。十分钟之内回复,处理公司的事儿,那都算秒回了。像那种可能让公司倒闭的紧急信息,就得归到SSS级。一收到这种信息,相关人员必须十分钟内给反馈。”

“没错,这种情况下,时间真的太重要了。”赵不琼点头同意,不过对那十分钟还是有点犹豫,“不过十分钟是不是还是长了点?我平时看短视频,三分钟就差不多了。十分钟的话,那都快能看完一个长视频了。”

李一杲平时专注技术,一投入进去,时间都是以小时甚至天来算的。所以,对他来说,十分钟已经是非常快了。没想到赵不琼觉得还是慢了,不过,他一向都听赵不琼的。他立刻就答应了:“行,既然越快越好,那咱们就设个‘光速响应’,就三分钟!”

“好主意!咱们就叫它‘光速极限’吧。”赵不琼接着说,“不过,得明确这三分钟是从啥时候开始算,总不能事情都凉透了才开始计时,那就没意思了。”

赵不琼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得再细分细分:“每个人碰到问题,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己能搞定的,这种事后说一声就行,不用急着回应;另一种是自己搞不定的,这时候就得立马发信息,收到信息的人也得马上回个处理意见。这样一来,形成一个快速循环,习惯了以后速度自然就上去了。如果能在三分钟内搞定,就算‘光速极限’响应,你觉得咋样?”

李一杲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这个场景,觉得这个时间确实挺紧凑的。不过,要是真紧急情况,还真能做到。习惯了以后,那更是秒回都不在话下,更别说三分钟了。他连连点头:“应该没问题!就把这个最快单一循环的响应时间定为三分钟,算是‘光速响应’。”然后,他又想到了另一个点,“有最快速度,那是不是也得有个最慢速度呢?就像你刚才说的,自己能处理的事后汇报,那也得有个时间限制吧?”

“咱们不是常说嘛,夫妻吵架不过夜。那咱们就把‘不隔夜’当成解决问题的最低要求吧。”李一杲半开玩笑地说。

赵不琼接过话茬:“这个我同意,那就定为最慢24小时内必须解决?”

李一杲想了想,摇头道:“老婆,24小时还是长了点。你想想,要是早上6点就开始拌嘴,那得晚上12点前和好,这才算是不隔夜呢。”他算了算时间,又说:“早上6点到晚上12点,嗯,一共18个小时。咱们就设18小时为最慢的和解时间吧。你觉得呢?”

赵不琼点了点头,“18小时我没问题。那我现在就拟一份方案,把响应时间从最快的三分钟到最慢的18小时,按照紧急程度分成七级。这样安排行不行?”

李一杲大笑起来,“好!就这么办!”

赵不琼翻开笔记本电脑,把刚才两人讨论的结果仔细记录下来。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决定把响应速度划分为七个等级。李一杲灵机一动,把这七个速度比作了宇宙速度,从慢悠悠的十八小时“第一宇宙速度”,一直到飞快的三分钟“第七宇宙速度”,他管这个叫“七速宇宙”。

接着,他俩又一起规划了每个响应速度的具体流程。首先,信息收集、分析、决策和执行这几个关键环节肯定不能少。执行完了,还得有个反馈机制,看看效果如何。要是效果不理想,那就得赶紧改进和优化。所以,结果反馈、持续改进和完结归档这些也都得加到流程里去。这样一来,整个响应链路就齐全了,不管是单循环还是多循环,都不过是这些步骤的部分或全部重复罢了。

李一杲算了算,总共也是七个步骤,他高兴得不得了,又编了个挺有气势的对子:“七子七色绘创世,七速七步定乾坤。”横批:“七色紧箍咒”

没过多久,赵不琼就在笔记本上把方案做好了,然后立刻把方案发给了“无问七子”的其他成员。大家很快就都给了反馈,这事儿就这么顺利通过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可这事儿啊,对每位被“紧箍咒”罩着的员工到高管,那都是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于是,这两人接下来的大活儿,就是得把这苦差事变个魔术,让那些头上顶着“七彩紧箍咒”的兄弟姐妹们,压根儿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赵不琼首先开腔,说咱们搞个定时炸弹钟咋样?就跟那沙漏似的,沙沙一流,时间就嗖嗖地过。沙漏一翻,时间到!还没搞定?嘿,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丢个“炸弹”过去,当然不是真炸啊,别吓着,就是个提醒,告诉你任务超时了,分数嘛,自然就得咔嚓咔嚓往下掉!

李一杲一听扣分,眉头就皱成了小山丘。他琢磨着,咱们来点温柔的,整几个小萌宠出来玩玩。每只小家伙血量不一样,这血量啊,就代表时间。时间一过,血量就哗哗地掉,小家伙们就开始各种不舒服,甚至哀嚎起来。最后,血量归零,小家伙就“噗通”一下,假装晕倒或者“牺牲”了。咱们还得在游戏里给它来个葬礼,埋了或者火化了。这样既不扣你钱,也不伤你皮肉,但就是让那没按时完成任务的人,心里头跟被小猫挠了似的,痒痒得难受,比扣分还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俩方案一摆出来,赵不琼那套是实打实的钱包瘦身法,李一杲这边呢,纯粹是心理战术加情感攻击。结果你猜怎么着?赵不琼眼珠子一转,立马就拍板了,弃了自家那套,改走李一杲的路线。这看似不罚实则罚得深的招数啊,对多数人来说,那可比直接掏银子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