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玻璃(1/2)
夜幕降临,独一味酒楼生意依然火爆,说是日进斗金毫不夸张。何鑫道:“安邦,市面已经出现了仿制的皮蛋,我买了几个尝尝,口感没有我们的好,外观也没有我们的好看。”
李易笑道:“自从我们推出皮蛋以来,已经有六个月了,现在发现有仿冒的,说明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好。皮蛋可以逐渐降价了,开展老客户回馈活动,继续保持市场份额。要把我们的皮蛋做成一个品牌,要买皮蛋首先想的就是独一味皮蛋。”
何鑫道:“我们在皮蛋上的优势,还是可以继续保持的,只是没有以前赚得多了。”
李易道:“定国,还有一件事也可以抓紧办了,我们自己要多买马,多养马,让猛虎团的孩子们学会骑马。我们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就要从小训练。”据悉,在唐朝政府就制定了鼓励民间私人养马的政策,《太平广记》记载“邺中富人于远者,性奢逸而复好良马......常养良马数十匹”。唐朝极盛时期仅国有牧场的马就达到了70多万匹。民间养马更是多的数不胜数。而且大多都是品种极好的马匹。这也保证了唐朝骑兵的强大,唐朝的骑兵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骑兵之一,华朝也同样如此,民间的富人大量养马。
何鑫道:“好的,我们现在养马驯马,为了培养骑兵做准备。”
李易道:“我们要继续创新才能成为市场的领跑者。我现在打算制作玻璃镜,这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我们要成立铁器坊、玻璃坊,加上火药坊。你去给我找一些匠人,最好能签长工,玻璃配方也要签保密协议的。”
何鑫道:“这个不是问题。明天我就找人过来。”
汪达今年五十岁,是在京城做陶瓷活的老工匠,家里三个儿子子承父业,女儿善于在陶瓷上画画,虽然勤劳苦干,但是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听说独一味酒楼东家招人,就报了名,待遇很好,每个人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工钱,做得好还能加钱,包吃包住,就是要搬到京郊的水泉庄。
李易看着这一家,老汉满脸沧桑,身材瘦弱。三个儿子看上去都比较憨厚,膀大腰圆,还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汪丫丫显得很机灵,道:“你们以前是做陶瓷的?那好,我现在有一样好东西要做,请汪老汉助我一臂之力。我们要签个协议,不能泄密,否则,你们会赔得倾家荡产,甚至吃官司坐牢。”
汪达道:“老汉懂得这行的规矩,请公子放心。”
李易道:“我现在想做的东西,名字叫玻璃,是用石灰石、石英砂、纯碱、草木灰、长石做的,在窑子里高温烧成溶液,再用模具制作形状。具体的配比,我记得也不是很清楚,要不断地做实验。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讨论。我不仅要做出玻璃,更要做出玻璃镜。”李易把配方交给了汪达,叮嘱他严格保密,马上施工。制作玻璃的过程对于华朝的工匠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易和汪达父子夜以继日地实验,改变配比,控制火候,历时十天时间,不断尝试,不断失败,浪费了无数材料。在一次日落时分,通过高温熔炼,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一块透明的玻璃。那一刻,夕阳的光芒透过玻璃,映照出斑斓的色彩,引起了汪达等人的的惊呼和赞叹,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制作出来的。
汪达兴奋地说道:“公子,这东西太漂亮了,我们终于成功啦。”任何人在制作出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东西时,那种骄傲与自豪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李易道:“我们只是成功了一半,现在开始做玻璃镜,这才是真正能赚大钱的东西。”
汪达问道:“什么是玻璃镜?”
李易道:“在玻璃上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属反射层,做成镜子。我们要用锡箔和水银,制作出第一面玻璃镜。就是比铜镜看得更清楚的镜子。”
又是几日加班加点的苦干,华朝第一面玻璃镜终于问世。
这一天,何鑫、黄凤娟、蔡文君、王晨、成昆、陆霖、来亮被邀请到水泉庄李易的工作室。
李易站在大堂中间,旁边竖着一块一米高的长方形物体,用绸布盖着。
蔡文君道:“安邦,是不是又发明了什么好东西”
李易笑道:“是的,这是女孩子最喜欢的东西。见了它,以后你就再也离不开它了。”
听李易这么一说,众人都被吊起了胃口,这么神秘,会是什么好东西啊。
try{ggauto();} catch(ex){}
李易道:“定国,我们发家致富就靠它了。你们谁愿意站在它面前?第一次和它亲密接触。”
蔡文君站在镜子面前,李易轻轻地扯下绸布。众人惊呼出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