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诗会(1/2)
皓月当空,犹如玉盘高悬,皎洁明亮,银辉洒满大地,桂花飘香,秋风送爽。长安府一年一度的中秋诗会在珠宝街大广场举行。
广场内许许多多的手臂般粗的大红蜡烛熊熊燃烧,诗会高台的上空悬挂着几十顶灯笼,把整条街照得犹如白昼。
街上人潮汹涌,通往诗会的所有街道都被密密麻麻的人堵死,水泄不通,连屋顶都站满了人。
对长安城的人来说,和一家人一起来看诗会就是最大的赏月。诗会不仅创作脍炙人口的诗词,还有平时难得一见的花魁唱歌跳舞,表演各种才艺。
诗会的高台是一个五米高的戏台,戏台由具有良好的声音传导性和共鸣性的木材搭建,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声。戏台墙体精心设计了凹凸不平的小结构,让声音进行回弹、扩散和聚焦。戏台的内部放置了一些小瓦罐或水缸等物品,以增强声音的传播效果,传达到更远的距离,并增加声音的音质和音量。这样即使在很远的距离,观众仍然能够听到清晰响亮的声音。
戏台前的桌椅上已经坐满了宾客,最前面的一号圆桌边,太子李琦、丞相蔡中京应邀出席。其他人或是皇亲国戚,或是大学士,或是大儒,或者是世家贵族。太子李琦温文尔雅,谈笑自若,蔡中京精神矍铄,目光如炬。蔡中京身旁还坐着一个人,方脸宽额,眉毛浓厚,眼窝深陷,高高的鹰钩鼻,眼睛异常锐利,气势如虎,身穿一身淡金色的龙鳞铠甲,仅仅是随意坐在那里,就让周围的所有人喘不过气。他是西夏国二王子李涛,四十余岁,八段高手,外号虎王,是因为李永利事件特意来华国修复两国关系的。他的目光虽然面向高台,却微微向上,掠过了高台,望向月亮,给人一种目空一切的感觉。
李易、蔡文君、万邦彦坐在诗会高台侧面第三十号圆桌前。几人正聊天,两位身穿紫衣官袍的人走到近处,李易连忙站起见礼,一位是顶头上司翰林学士高阳(正三品),还有一位竟是吏部尚书洪仁夫(正二品),仅次于丞相蔡中京的大佬,桌边的人也纷纷起身见礼。在华朝,公服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
高阳微笑道:“无妨,我来这里只是见一见李易。李编修,借一步说话?”
“下官没有前去拜会,反而让两位上官前来,惭愧。”李易说着,跟着两位高官离开,来到一旁无人的地方。
高阳微笑道:“李编修,听说独一味酒楼的大镜子是你制作的?你真是奇才啊。”
“过奖了,下官这是小技巧啊,不值一提。高学士才是饱学鸿儒,名士风范。”李易客气地道。
一旁的洪仁夫笑道:“想不到李探花不仅学问出色,杂学格物也出类拔萃。有件事想麻烦一下李编修,你家的镜子能不能马上卖给我一面,老夫孙女后天出嫁,急需一面大镜子作为陪嫁。”
李易道:“尚书大人,这是小事一桩,明天下官就派人送过去。镜子也就是下官休假搞出来的玩意。”
高阳笑道:“有人说是奇技淫巧。”
三人一起笑起来。不远处的那些人时不时偷偷瞄过来,羡慕两位大官和一个年轻人谈笑风生。
高阳道:“今日诗会,你代表翰林院,你今日可不要让我等失望。”
“那下官就努力一些,作一首好诗词,一定要让高大人脸上有光。”李易嘴上道,可是心里想,没有人说要我参赛啊,我也是来参观的。
随后,两位高官才满意离开。洪仁夫解了燃眉之急,高阳借李易的光帮了上官的忙,皆大欢喜。
李易坐回自己的椅子上,道:“文俊大哥,我有一事相求。”
万邦彦道:“你我一见如故,安邦,尽管道来,只要力所能及,无不应允。”
李易道:“文俊大哥,我在水泉庄办了一所私塾,给庄里的孩子们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教书。最近萧狂和萧诗雯回家守孝了。萧狂马上回来,但是要从军,也没有时间教孩子们武功了。萧诗雯守孝一年也回不来。不知大哥有没有空前去授课?”
万邦彦道:“没问题,我一周去三趟教孩子们武功。诗会后,我们好好聊聊。”
李易还没和万邦彦说上几句,诗会开始了。
李易问道:“文俊大哥,我收了请柬,就要上台写诗吗?”
万邦彦笑道:“安邦,你上了绾绾的当了,你的请柬是参赛的请柬,不是参会的请柬。参赛名单都贴出来了。就你自己不知道。”
李易仔细一看,上写邀请李易参赛,哎,天天忙着搞创新发明,大意了。
蔡文君捂嘴而笑,道:“易哥,我相信你一定能赢。”她也叫易哥,李易听着,想起了在远方守孝的萧诗雯,心里相思如潮水不可抑制。
万花楼的十名歌舞伎抱琴而上,弹奏著名的琴曲《春江花月夜》。
一曲之后,长安府知府易绍元微笑着走上高台,先说了几句祝福的语句,然后介绍了诗会的意义、来宾和相关的事宜。特别介绍,西夏国二王子李涛久慕华朝文运鼎盛,特来参观。
try{ggauto();} catch(ex){}
此次参赛的至少是秀才,大部分是举人,还有少部分是进士或诗文名家,写的好诗词还会送进宫里请皇上御览,这是多么的荣耀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