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讨伐渤海(2/2)

尚书令李茂极力劝谏道:“何须劳烦陛下御驾亲征,微臣举荐李光弼为偏师主将,他定然不会辜负陛下期望。”

“好吧,那就派遣李光弼走一趟吧!”

殷无咎见到尚书令李茂反对自己御驾亲征,他也只好退而求其次。

随着圣旨正式下达,李光弼很快展开行动。

殷无咎考虑到渤海国依山为城,易守难攻,他派遣炸药小队进行助战,希望能够帮助李光弼旗开得胜。

为了激发前线将士的战斗力,殷无咎下令斩首敌军一人奖赏两千文钱。

现在大夏国库那是富得流油,去年朝廷财政收支已经达到四千八百万贯,财政盈余高达三千万贯。

其中盐税收入一千八百万贯,商税收入一千万贯,这两项税收几乎支撑起半壁江山的财政收支,另外两千万贯来自纺织业的官营利润。

这些都要归功大夏纸币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毕竟纸币相比金属货币拥有诸多优点。

其一,纸币相比金属货币更为轻便,?便于携带大幅度?减少运输负担。

其二,纸币不必担心缺斤少两,最大程度保证货币的等值交换。

其三,纸币相比金属货币便于快速流通。

随着商人大规模使用纸币进行贸易往来,大夏朝廷的商税自然就能越收越多,尤其针对海关大肆征税,对于进出口商品制定严苛税收。

大唐时期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基本消失,大夏百姓不再使用布帛作为货币,而是采用纸币与铜钱。

在商业贸易取得突飞猛进的时候,幽、云、雍三州顺利把租庸调改为土地税,大夏三京十八州只剩下平、辽、凉、黔、交五州之地还没完全实施土地税。

土地税属于认田不认人,既能扩大税收来源,又能降低底层百姓的负担。

租庸调属于认人不认田,达官显贵偷税漏税,反而还让底层百姓去承担。

去年土地税收支共计五千七百万石粮食,五百万石供尚食及诸司官厨等料,一千百万石作为州府粮料及驿站所需,一千两百万石作为储粮存于各地粮仓,另有三千万石通过漕运输送洛阳。

各地漕船带着粮食来到洛阳,回去又会采购布帛和铁器赚取利润,各方都能从中获取收益。

只有以利诱之,方能持之以恒。

虽然达官显贵需要缴纳皇税和土地税,但是其他苛捐杂税和徭役尽数取消,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这些都要归功李萼主政期间,他趁着天下大乱刚刚平定,直接把所有人口耕地登记造册。

由于大夏朝廷完全掌握各州郡县的人口耕地,所以土地税才能得以推行下去,征收到的粮食相比以前反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