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 决断(2/2)

他们纷纷议论着,为何每个来自河北的人都自信满满,仿佛一郡之力就能与一州相抗衡。

这种豪言壮语,究竟有多少真实的分量呢?

“他说的有道理吗?”

一人疑惑地问道。

“道理嘛,倒也不是全无。”

另一位南阳老乡沉思后缓缓开口,

“我们若是离开,那便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关中之地,我们虽难以立足,

但山东,那更是一片陌生的战场。”

“但是,他们说的真的靠谱吗?”

又有人提出了质疑。

“耿弇那小子,说的或许有几分真。

但邳彤和任光嘛,我看他们的牛皮吹得有点大。”

另一位了解内情的老者摇头道,

“他们在河北的那两个郡,发展可不怎么发达,

人马也是寥寥无几,想要跟赵汉对抗,简直是蚍蜉撼大树。”

然而,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刘秀做出了决定。

他选择相信邳彤,决定留下。

并决定凭借这两个郡的兵马,去收复整个河北!

随着刘秀一声令下,“信都会议”也落下了帷幕。

紧接着,刘秀开始了一系列的任命。

任光被封为左大将军,武成侯。

邳彤为后大将军。

信都都尉李忠为右大将军。

信都令万修为偏将军。

同时,他还命令这四人带领各自的人马出城招募“奔命兵”,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在招兵买马的同时,刘秀也借鉴了刘林的策略,开始打造自己的形象。

他向外界广发檄文,宣称玄汉大司马刘秀亲自率领百万大军从东方而来,专门讨伐各路反贼!

这一举动无疑为他的队伍增添了不少士气。

然而,眼下的兵力显然还不足以支撑他们攻城略地。

这时,任光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攻城法——“火焰恐吓”。

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便在城外点燃草木丛林,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夜空。

在这种恐怖的背景下攻城,对城中守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靠着这种独特的战术,任光兵不血刃地连续拿下了堂阳县、贯县等几个小城镇。

玄汉大司马刘秀反攻的消息开始在河北大地上传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刘秀的反攻不断推进,他当年在昆阳的神话也开始在河北大地上流传开来。

人们纷纷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这为刘秀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很快,又有两位得力干将加入了刘秀的队伍。

巨鹿昌城的豪族刘植,这位云台第二十八将,

集结了族人数千之众,占据昌城,积极响应刘秀的号召。

而先前留在邯郸的耿纯,也在王郎政变后机智地逃离了邯郸。

他召集了族人和宾客两千多人,毅然决然地倾家荡产,带着棺材前来归附刘秀……

刘秀看着这些老少爷们儿如此捧场,心中充满了感激和豪情。

他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有这些忠诚的将士们支持,

自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成就一番伟业。